方仁渊
次韵吴品三吴叔明游小云栖老石洞一径穿云上,来寻石洞幽。 竹高峰露顶,村远树平头。 泉味媚佳客,山容点晚秋。 尚书留妙墨,我意与俱留。 注释: 1. 一径穿云上:一条小路穿过云端。 2. 来寻石洞幽:前来寻找那石头洞穴的幽静。 3. 竹高峰露顶:竹子高耸,山顶被露水打湿。 4. 村远树平头:村庄远远地,树枝平直地伸向天际。 5. 泉味媚佳客:泉水的味道非常迷人,吸引着客人。 6. 山容点晚秋
游虞山八咏桃源涧 仙人居石屋,涧水响潺潺。 绿绮奏当牖,白云常闭关。 幽花随意放,好鸟自知还。 欲觅松乔迹,涛声满碧山。 注释: ①游虞山八咏桃源涧:这是一首游虞山的诗,题目为“八咏桃源涧”。 ②仙人:指的是居住在桃源涧中的仙人。居石屋:住在石头房子里。指居住的地方。 ③涧水响潺潺:意思是涧水流淌的声音是清脆悦耳的。 ④绿绮奏当牖:意思是用绿绮琴弹奏窗户。绿绮琴是一种古琴名。 ⑤白云常闭关
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壬午年正月,诗人自瓜洲渡江至丹徒镇的景象。诗的前四句描述了日出海门、西风送客还、帆樯江上市、楼阁水中山等景象。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地势控三楚和涛声撼百蛮的感受,以及扁舟图画里天险渡重关的赞叹。 注解: - 壬午:农历年份。 - 日出海门曙:太阳在海边升起,照亮了大海。 - 西风送客还:西风吹拂着,送走了客人。 - 帆樯江上市:船上的帆桅和桅杆都映入江中。 - 楼阁水中山
【注释】上巳日:农历三月初三。别香麓诸子:在这一天分别和香麓的孩子们告别。 诸子自修禊:诸子们自己修禊。禊,古代风俗,于三月上旬巳日,人们到水边去洗澡,以除灾祛病,后来成为固定的节日。 怜予独远行:怜惜我一个人要远行。予,我。 只因身世贱:只是因为我的身世卑贱。 转觉别离轻:反而觉得离别的痛苦更轻一些。 碧树故乡色,白云游子情:故乡的树木是绿色的,而游子的心中却充满了白云般的思乡之情。
诗句释义 1 残腊巳将尽:这里的“残腊”指的是农历年末,而“巳”是十二地支中的一个,代表年中。这句话的意思是新年即将过去,意味着一年即将结束。 2. 蹉跎胡不归:蹉跎意为浪费时间,胡不归即为什么不回家。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回家。 3. 瓮头春酒熟:瓮头是指用陶土制成的缸或罐,用来储存酒。这句诗描述家中的春酒已经酿制完成,可以开喝。 4. 墙角野梅肥
晚舟即景(其一) 日落沧波暝,晴霞散半天。乱山初过雨,野水不生烟。 宿鹭冲船去,寒蝉绕树旋。客心正愁绝,窗外月钩妍。 注释: - 日落沧波暝:太阳落下,沧浪的水面被夜色笼罩。 - 晴霞散半天:晴朗的天空中,云朵散开,露出半边天空。 - 乱山初过雨:刚刚过去的山峦上还飘着雨水。 - 野水不生烟:野外的水没有烟雾。 - 宿鹭冲船去:停泊在岸边的大雁飞走了。 - 寒蝉绕树旋:树上的寒蝉飞舞旋转。 -
【注释】 惘惘:怅然若失,形容离别时的心境。辞家:离别家乡。香麓、虞山:均为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短桡:船桨。碧山、红树:都是山的颜色。秋末草木凋零,山上多见赤叶,所以说“红树”。华年:青春年华。水:指流水,喻时间流逝之快。他乡:外乡,这里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可托:可以依靠。 译文: 惆怅地告别家乡,西风吹送着小舟; 青山上新雨洗过,晚归的樵夫砍伐着树木; 秋天头发已白,青春像流水一样消逝;
注释: 五月十六日喜雨有作:这首诗是诗人在五月十六日喜雨时有感而作。 云气遮窗黑,山光敛树昏:乌云遮住了窗户,使室内显得昏暗;山峰上的树木因为被雨水打湿,也变得模糊不清。 莫愁风破屋,会看雨倾盆:不要担心风雨会把屋顶吹破,因为到时候雨势将会很大,就像倾倒的盆水一样。 稚子欢盈室,农夫笑倚门:小孩子高兴地满屋子跑,农民们则笑着倚着门。 明朝秧把贵,忙煞杏花村:明天就要播种稻田了
诗句原文: 风紧岸移速,舟行水拍堤。雨收篷背重,春暖柳丝低。 译文注释: 风势紧迫,岸边的泥土在迅速移动,船在水面上行驶时,被水拍打着堤岸。雨水停歇后,船篷的重量变重,春天温暖的时候,柳枝垂下低垂的枝条。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生活情景的诗歌。诗人通过对风、水、雨、柳等自然元素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生动而富有诗意的自然场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
欲寻破山寺,一径入松林。 野殿齐梁古,幽亭竹柏深。 雨馀峰洗面,风静鸟谈心。 涧水鸣琴筑,无人为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