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海门曙,西风送客还。
帆樯江上市,楼阁水中山。
地势控三楚,涛声撼百蛮。
扁舟图画里,天险渡重关。
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壬午年正月,诗人自瓜洲渡江至丹徒镇的景象。诗的前四句描述了日出海门、西风送客还、帆樯江上市、楼阁水中山等景象。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地势控三楚和涛声撼百蛮的感受,以及扁舟图画里天险渡重关的赞叹。
注解:
- 壬午:农历年份。
- 日出海门曙:太阳在海边升起,照亮了大海。
- 西风送客还:西风吹拂着,送走了客人。
- 帆樯江上市:船上的帆桅和桅杆都映入江中。
- 楼阁水中山:楼阁倒映在水中,仿佛山峦般。
- 三楚:泛指中原地区。
- 涛声撼百蛮:波涛的声音震动着周围的一切。
- 扁舟图画里:形容船像画一样美丽,充满了艺术感。
- 天险渡重关:这里指的是通过天险(即自然地形)渡过重重难关。
译文:
日初升于海门之侧,曙光照耀着大海。西风吹送我回到家乡。江上帆樯映入水中,高楼阁影倒映在波涛之上。此地地势控制中原与江南,波涛之声震撼周边。如同一幅图画般的扁舟在山水之间航行,历经千难万阻仍能顺利渡过重重天险。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诗人自长江口渡江至镇江一带的风景和感受的诗歌。诗人用“日出海门曙,西风送客还”描绘了日出东方和送别的情景;“帆樯江上市,楼阁水中山”则生动地刻画了江上的景色。“地势控三楚,涛声撼百蛮”展现了这一地区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环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天险渡重关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旅途艰险的感慨以及对克服困难的决心。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