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馨桂
上海平 尺土初平日,王师久滞淫。 群凶虽破胆,薄海尚寒心。 岁丰民艰食,时穷饷藉金。 陋儒何所用,拥鼻一长吟。 注释: 1. 上海平:指的是平定江南地区的战事,使得这片土地恢复了平静。 2. 尺土初平:意味着经过多年的战争,终于让这片土地重新得到了安宁。 3. 王师:指代的是皇帝的军队。 4. 久滞淫:长时间滞留在外,不得归乡。 5. 群凶:泛指各地的敌对势力或敌人。 6. 破胆
【注释】 客中:客居异地。溽暑:湿热的夏天。 散步:悠闲地行走。豁:开阔,消散。幽襟:指心胸。 夕照明遥墅:傍晚时分,月光照亮了远处的别墅。 蝉声噪晚林:夜晚,蝉鸣声嘈杂。 风携童冠侣:微风吹拂着儿童和戴童帽的朋友。 兴发短长吟:兴起时,长吟短咏。 到处依依柳:柳树到处摇曳。 【赏析】 这首七律描绘了一个炎热夏季傍晚的情景,诗的开头两句点出夏日的闷热,接着写诗人在闷热的夏夜散步消愁。第三
注释 - 遣兴:抒发情感、表达心情。 - 莽莽风尘里:形容世事纷扰,环境复杂或身处乱世之中。 - 梁溪水一方:指代某地,可能是指作者的家乡或是某个特定的地点。 - 身孱悉作客:身体虚弱而成为外乡人。 - 梦醒觉离乡:在梦醒之后,意识到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 世道乾坤隘:形容世间的规矩和法则很严苛或复杂。 - 年华日月忙:形容时间流逝得很快,光阴似箭。 - 何当屠狗辈
注释: 九日怀古三首 清谈毕茂世,任放得高誉。 盗酒眠偏稳,持螯兴不虚。 醉乡今乃尔,名教昔何如? 嗤共王胡辈,沈酣落照余。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自注:“李成画。” 第一首: “清谈毕茂世,任放得高誉”。毕茂世是东汉时人,他年轻时就很有才气,喜欢清谈(即玄学),当时人们认为他的才华很高。这里用毕茂世的典故,赞美诗人自己有很高的才华,不受世俗拘束。 “盗酒眠偏稳”
【注释】 一雨连旬日,朝朝守旧庐:一连下了十多天雨,每天早晨都守在老屋里。 有怀思志士,无语赋闲居:心中怀念那些志士仁人,却找不到合适的言辞来表达我的闲居之情。 买药妻多病,挑灯弟问书;妻因生病而求购药物,弟弟则在灯下阅读书籍。 鲸波犹未靖,酬世意何如:海中波涛仍然未平息,我该如何回报这个世界呢? 【赏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所作。诗人以“雨”为题,写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诗的前六句是第一部分
【注释】 “读李集”:指读唐代诗人李贺的《昌谷集》。岱华:泰山、华山。杜甫有诗云:“岱岳瞻齐鲁,秦关望终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李贺亦有诗云:“岱华双峰秀”(《赠陈商》)。 “两拾遗”:指唐玄宗时,李白曾任翰林学士,因权奸谗害,被排挤出长安,后在东鲁(今山东)一带漂泊生活,杜甫曾作诗怀念他。 “祥麟工部律”:指李贺的诗,如《工部员外置酒》诗中“工部员外置酒”,即指此。 “仪凤谪仙词”
陶公无酒日,聊爱菊芳菲。 薄俗谁青眼,当头见白衣。 注释:陶公即陶渊明。无酒日,陶渊明曾作《责子》诗:“汝家有贤郎,字在白纸黑字旁;少无适俗韵,殊非今日郎。”后以“无酒”指陶渊明。青眼,指赏识、喜爱。白衣,指隐者。 一壶携竹叶,三径款柴扉。 注释:一壶,指陶渊明的酒。竹叶,指酒名。柴扉,指柴门。三径,指门前的小径。 竟醉无馀事,高风世所希。 注释:竟醉,指喝醉了。馀事,指其它的事情。高风
【解析】 此诗写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作者隐逸山林、归隐田园生活的愿望。 “游香山”即游香山寺。不须寻五岳:不必到五岳去游览。 “即此亦堪攀”:在此处也值得攀登。 “草色绿双屐”,意思是说,这满山青草,绿得好像一双木鞋,诗人就穿着木屐,一路踏着青草而上。 “兰花香一山”:意思是说,这山上的兰花香味浓郁,仿佛是整个山都弥漫着兰花的清香。 “白云如有约,好鸟自知还”:意思是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下面是诗句和译文,以及对关键词的注释以及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归途趁晚色,闲步兴悠然。 - 【归途】: 指回家的路或回到自己的住处。 - 【趁晚色】: 利用傍晚的美丽景色作为背景。 - 【闲步】: 悠闲地散步。 - 【兴悠然】: 心情舒畅,感到自在。 - 【译文】: 我趁着傍晚时分的美景,悠闲地漫步。 2. 风静孤烟直,天清落日圆。 - 【风静】: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途中 - 注释: 描述诗人行走在旅途中的情景。 2. 渔湿清溪路 - 注释: 描述清溪边的湿润环境,可能指的是一个有水的地方,可能是钓鱼的地点。 3. 鸡鸣老树村 - 注释: 描述一个村庄,鸡鸣声是常见的农村生活场景之一。 4. 遥山青到眼 - 注释: 形容远处的青山颜色鲜明,仿佛触手可及。 5. 细草绿消魂 - 注释: 形容草地非常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