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佩纶
【注释】 1. 张楚宝:字子云,号玉山。明代文学家、画家、篆刻家、书法家。赠肃毅刀乃壬辰德国格鲁森厂所制,文忠命其监造者率赋,意为文臣对张楚宝的赠送。 2. 壬辰:即崇祯元年(1628年)。 3. 德国:指德国格鲁森厂,在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境内。 4. 文忠:明末清初大臣杨鹤之别称。 5. 监造:监督制作。 6. 昆吾:地名,战国时为宋地。 7. 大食:古国名,唐时为波斯国。 8. 折冲
【注释】 ①前辈:指孝宗。②香雷州:今海南琼山县。③葛衣:用葛布制成的衣服。④九边:指唐宋时的九边防,即山、岚、妫、檀、朔、云、蔚、胜、灵等州及镇州。⑤傲骨:意指有气节。 【赏析】 “惊雷飞雹起无端,五月披裘怯夜阑。”此句写景。诗人在五月的夜晚,被雷声惊醒,看到天降冰雹,不禁心惊胆颤。这里的“披裘”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寒冷的担忧和恐惧。 “独有故人知傲骨,葛衣能敌九边寒。”此句抒情。虽然天气严寒
注释: 1. 别察罕用坡公别黄州韵:这是一首以黄州为背景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察罕的思念之情。 2. 边城谁谓久牵鞿:边城的牧马人曾经长时间被牵着缰绳。比喻察罕曾经受到束缚和限制。 3. 三见修罗翠作帏:经过三次战斗后,战旗上的绿色如同帷幔一般。比喻察罕在战场上英勇善战。 4. 司隶渐安长子徙:司隶逐渐安定了,长子也随迁到了那里。这里可能是指察罕的家人已经迁移到其他地方。 5. 中郎岂分朔方归
注释:駻突羁縻肯受鞿,申椒狼藉耻充帏。 駻突:一种马名。鞿:笼头。 申椒:一种香料,这里指代诗人自己,因为“申椒”在古代是女子的一种美称,所以这里用来形容自己。 屠龙伎俩殚家授,射虎功名论赎归。 屠龙伎俩:比喻有才能却不被重视。 论赎归:意思是说,虽然你很有才能,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和认可,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老虎,无法自由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郊外三年宜以玦,墙阴七日感无衣。 郊外三年
【注释】 秋色无南北:指秋天的景色不分南北,到处一样。 人心自浅深:指人的心性各有深浅。 毫枯搜猎免:指秋天打猎时,动物都躲藏起来,所以不用搜索。毫,通“毫”,指动物。 弦静下归禽:指秋天鸟儿都已回巢,所以弦上没有声音。弦,同“弦”。 老守行千里:指年老的士兵守卫边疆,行程千里。 长城亘百寻:指长城长而连绵不断,有百丈高。 驼铃诗思倦:指在边远的战场上,听到悠扬的驼铃声,诗人的诗意也感到疲倦了。
响水梁 百折终归海,徐之浊亦清。 如何微搏激,便作不平鸣。 注释: 1. 响水梁:指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的响水湖上的桥梁,因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而得名。 2. 徐之浊亦清:形容声音虽然浑浊但却清澈,比喻事物虽然有缺点但仍然美好。 3. 微搏激:轻微的碰撞或冲击。 4. 不平鸣:指声音高亢激烈,表达不满或抗议。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响水梁的声音、色彩和形态的描述
【注释】 昌隆寺:即宝华院,位于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县,唐时有“天下五丛林”之一。孤松:指孤耸入云的古松,此松为唐代所植,因树势高挺,故名之。手抚苍官宜作弟:意谓这棵古松如同一位老友一般,可与其共话桑麻、论道经文。苍官:古松的枝干。宜:应该。作:比。弟:同辈,朋友。道光二十八年:清道光帝即位后的第28个年头,即1848年。松:指孤松。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孤松的形象
【解析】 “故人”二句,写诗人被贬谪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后,与故友相会的情景。“故人”是诗人的朋友,这里指他的朋友李观和刘几。“怜”字写出了朋友对自己遭遇的同情,也表现了诗人在遭贬后心情的抑郁。“滞刀环”,意谓滞留于这地方,就像困住刀环一样。“纳款”是请安。“遥临”意为远去看望。“纳款关”即向当地长官报告自己的到来。“久徙”,“徙”,迁居。“田牧利”,意谓农田水利方面的好处。“联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题目为《寄高阳师时奉命郑州行河》,全诗如下: 寄高阳师时奉命郑州行河, 举朝动色议窴河,枣野堙成又瓠歌。 汉使博求中策赘,禹功利导下游多。 傥迟竹落三旬塞,豫怯桃花二月波。 今日狂澜仍只手,儿童走卒叹公皤。 注释: - 寄高阳师时奉命郑州行河:向高阳师(可能是指白居易的老师)表达自己当时在郑州担任行河官的情况和使命。 - 举朝动色议窴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捐弃明时分所甘,无家何处著茅庵。”意思是:抛弃了明时的分封所赐予的土地,没有家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