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无南北,人心自浅深。
毫枯搜猎免,弦静下归禽。
老守行千里,长城亘百寻。
驼铃诗思倦,争似戍楼砧。

【注释】

秋色无南北:指秋天的景色不分南北,到处一样。

人心自浅深:指人的心性各有深浅。

毫枯搜猎免:指秋天打猎时,动物都躲藏起来,所以不用搜索。毫,通“毫”,指动物。

弦静下归禽:指秋天鸟儿都已回巢,所以弦上没有声音。弦,同“弦”。

老守行千里:指年老的士兵守卫边疆,行程千里。

长城亘百寻:指长城长而连绵不断,有百丈高。

驼铃诗思倦:指在边远的战场上,听到悠扬的驼铃声,诗人的诗意也感到疲倦了。

争似戍楼砧:指在边远的战场,听到凄切的战歌声,诗人的思绪也感到凄凉了。争,同“竟”、“堪” 。

译文:

秋天的色彩不分南北方,人心自然有深浅。

打猎时不用搜索,因为所有动物都躲起来了。

年迈的士兵守卫边疆,行程达千里之遥。

长城蜿蜒曲折,高耸入云,有一百尺那么高。

听到悠扬的驼铃声,我的诗意也感到疲倦了。

看到凄凉的战鼓声,我的心情更感到沉重了。

赏析:《和梦所居庸九日韵》是明代王慎中的作品,该诗通过描绘一幅壮阔的边塞风光图,抒发了诗人对国威、家情、乡愁的感慨。全诗语言平易质朴,情感深沉,富有感染力。

首联两句写边塞风光,以景衬情。首句中的“秋色无南北”一句表明了边关秋色一如中原,并无地域之分,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统一的深切期盼。次句“人心自浅深”则从人的心理角度入手,指出人们的心性各不相同,有的明达豁达,有的狭隘短视,从而暗含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批评。

颔联两句写边塞生活。“毫枯搜猎免”一句用典,指秋天猎取的动物已全部潜逃,不必再进行大规模的搜索捕杀。这两句既写出了边关狩猎活动的季节性特点,也暗示了边关将士们生活的艰苦,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全不得不忍受着这种艰辛。“弦静下归禽”一句进一步描写了边关的生活场景。在和平时期,人们不再需要为生活而四处奔波,而是安享太平岁月带来的宁静与安逸。然而,这也使得边关将士们无法感受到国家的繁荣富强。相反,他们在远离家乡的边关上度过时光,心中却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颈联两句写边关将士们的坚守与担当。“老守行千里”一句中的“老守”是指年迈的将领们,他们在边疆坚守岗位,日夜操劳,历经风雨,却依然毫不退缩。而“长城亘百寻”一句则通过夸张手法来描绘长城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这两句也隐含了对朝廷不重视边防工作的批评之意。

尾联两句写边塞将士们的思乡之情。“驼铃诗思倦”一句通过“驼铃”这一象征性事物,暗示了边关将士们的辛劳与寂寞。而“争似戍楼砧”一句则通过对比手法来表达他们的思乡之情。在寂静无声的戍楼上,响起了凄凉的战鼓之声,让人联想到家乡的亲人也在思念着彼此,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让人难以承受。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壮阔的边塞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国威、家情、乡愁的感慨。在赞美边关将士们的忠诚与担当的同时,也揭示了朝廷在用人问题上存在的问题。此外,诗中的典故运用得恰到好处,既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