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柴僵落白草摧,禾麻残立如枯骸。邪气袭逆中结轖,涊汗不待《七发》枚。
焦头颇苦张火伞,炙肤无乃团冰台。大漠骄阳四千里,沙石烂煟如烧灰。
使者饮泉渴不择,候吏背血谁矜哀。九边畏官甚于魃,岂待荒旱生椎埋。
我知酷虐匪天意,道逢牛喘犹低回。东南更闻厄霖潦,忧勤何日尧眉开。
太息年时论边事,疏成殿阁凉风来。

这首诗是王禹偁的《塞上秋热用王荆公韵》。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木柴僵落白草摧,禾麻残立如枯骸。邪气袭逆中结轖,涊汗不待《七发》枚。
  • “木柴”和“白草”指的是秋天草木凋敝的景象。
  • “僵落”和“摧”形容了草木因季节变化而枯败的状态。
  • “邪气”可能是指气候异常,“中结轖”指天气恶劣造成的身体不适。
  • “涊汗”可能是汗水,这里用来比喻因极端天气而流的汗。
  • “七发”是汉代枚乘的一篇文章,与本诗内容无关。
  1. 焦头颇苦张火伞,炙肤无乃团冰台。大漠骄阳四千里,沙石烂煟如烧灰。
  • “火伞”形容烈日当空,炎热无比。
  • “炙肤”形容阳光强烈到足以使皮肤发红或烫伤。
  • “团冰台”形容太阳如同在冰台上一样使人难以直视。
  • “大漠”指的是沙漠地带,“骄阳”表示沙漠中强烈的日照。
  • “沙石烂煟”形容沙石在烈日下燃烧成灰烬。
  1. 使者饮泉渴不择,候吏背血谁矜哀。九边畏官甚于魃,岂待荒旱生椎埋。
  • “使者”和“候吏”是古代官员的称呼,他们需要在沙漠等地艰苦工作。
  • “渴不择饮”形容他们因为口渴而不顾一切地喝任何东西。
  • “背血”可能是指官员因为劳累而背上瘀血。
  • “九边”指的是长城防御线上的九个重要的关口,“畏官”意为害怕这些官员。
  • “魃”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致人于死地的恶鬼,此处比喻严苛的官吏。
  • “椎埋”是旧时的一种刑罚,即以石头砸死人,比喻因苛政而死的人很多。
  1. 我知酷虐匪天意,道逢牛喘犹低回。东南更闻厄霖潦,忧勤何日尧眉开。
  • “酷虐”指严酷的虐待。
  • “匪天意”意味着这不是上天的意思,而是人为的原因。
  • “道逢”可能是指在旅途中遇到,“牛喘”指牛因为呼吸困难而喘息。
  • “低回”形容作者对这种状况感到犹豫或不确定。
  • “东南”泛指中国的南部地区。
  • “厄霖潦”指南方地区经常发生的大雨和洪水灾害。
  • “忧勤”指忧虑勤劳,“尧眉开”形容尧帝因为国家的忧虑而皱眉。
  1. 太息年时论边事,疏成殿阁凉风来。
  • “太息”表示叹息,感叹时光流逝。
  • “年时”指过去的岁月。
  • “论边事”指讨论边境事务。
  • “疏成”可能是指奏章被批准或完成。
  • “殿阁”指皇帝的宫殿,通常与朝廷或国家事务有关。
  • “凉风来”形容随着奏章的批准,朝廷的清风也来临。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秋季沙漠地区的艰苦环境,表达了作者对严酷政治压迫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现象(如烈日、高温、干燥)以及人的生活状态(如口渴、疲劳)来反映社会的严酷和政治的腐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遭遇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