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朝动色议窴河,枣野堙成又瓠歌。
汉使博求中策赘,禹功利导下游多。
傥迟竹落三旬塞,豫怯桃花二月波。
今日狂澜仍只手,儿童走卒叹公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题目为《寄高阳师时奉命郑州行河》,全诗如下:
寄高阳师时奉命郑州行河,
举朝动色议窴河,枣野堙成又瓠歌。
汉使博求中策赘,禹功利导下游多。
傥迟竹落三旬塞,豫怯桃花二月波。
今日狂澜仍只手,儿童走卒叹公皤。
注释:
- 寄高阳师时奉命郑州行河:向高阳师(可能是指白居易的老师)表达自己当时在郑州担任行河官的情况和使命。
- 举朝动色议窴河:整个朝廷的人都震惊于河水的泛滥,议论纷纷寻求解决的办法。
- 枣野堙成又瓠歌:将黄河中的枣园填平后,又有人唱起了《瓠歌》。
- 汉使博求中策赘:汉朝派出使者广泛寻求对策来治理黄河。
- 禹功利导下游多:大禹治水有功,他采取的方法有效地引导了黄河的水流。
- 傥迟竹落三旬塞:如果延迟到三月竹子长出的时候堵塞黄河,那将是徒劳无功。
- 豫怯桃花二月波:害怕春天桃花盛开时节的波浪。
- 今日狂澜仍只手:如今的洪水依然需要一个人来解决。
- 儿童走卒叹公皤:孩童和士兵都感叹白居易已白发苍苍。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时期对黄河泛滥问题的关切。诗人通过描述当时的社会景象、人们对黄河问题的不同看法以及自己的职责,表达了对治理黄河的迫切愿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瓠歌”、“竹落”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深度。同时,诗人也展现了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呼吁统治者采取行动,共同对抗自然的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