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洵佳
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 陵寝遍九州,从无发掘者。 可见古人风,明器尚陶瓦。 盗贼不生心,至今崭如也。 自有秦始皇,殉葬竭阿房。 暴羽首掘之,劫掠无留藏。 从此帝王陵,延祸逮汉唐。 南宋祸犹酷,冬青种成行。 呜呼厚葬者,覆辙鉴毋忘。 下以警士庶,上以讽帝王
七国纵横时,奇才草野伏。 长揖入深山,著书藏满屋。 各成一家言,淋漓摅蕴蓄。 申韩尚刑名,老庄外尘俗。 深刻入毫芒,超旷豁心目。 其馀诸子书,住处俱堪读。 即彼墨家言,智巧开新学。 格物考工家,触类资先觉。 可见周秦人,著书皆名宿。 祇惜挟偏锋,议论参纯驳。 所以承学士,每每束高阁。 遐哉四子书,饫人如菽粟。 尼山与峄山,天外高峰矗
十里横塘九曲湾,龙山才过又龟山。苏州路远常州近,吃着江潮语带蛮。
息影山中两鬓苍,感怀身世正茫茫。无才只合田园老。 有志何曾弧矢偿。倦马归来途尚识,黄粱炊罢梦全忘。 悲秋宋玉工词令,谱出新声当乐章
妖云黑眚空中过,疫鬼被发当门坐。一家疫死两三人,竟有全家剩一个。 一个买棺出外走,皇皇然如丧家狗。家中死人无人守,涕泣请邻人,邻人尽摇手。 东家买棺,西家买棺,郊衢杂遝买已完。急觅一棺到家殓,尸虫出户人人见。 草草藏形,棺薄如翎,鲍鱼之肆有馀腥。亲友避面呼不应,其有贫者不能殓,则裹以草具代以门屏。 殡于田,田有黍。殡于山,山有主。仓猝之间无葬地,累累野厝同抛弃。 三伏暑,六月天。残骸腐骴蒸毒烟
吾乡地势高,水田连山麓。 不畏大雨霖,但畏骄阳曝。 今年交夏令,雨仅沾霢霂。 秧针初插时,秧水已不足。 尚有未耕田,专待雨如瀑。 何期一月来,痴龙竟藏伏。 青苗萎欲死,水田乾成陆。 即欲播杂种,亦视土膏沃。 霖雨既愆期,安望种能熟。 似此荒象成,争向县官告。 县官摇手言,报灾君且莫。 国债急如火,更比骄阳酷。 杂税且加赢,正赋乌能缩。 急将夏税完,免与施敲扑。 君国不暇顾,何暇顾民瘼。
明季东林党,门户气太重。 亦有附托者,邪正杂然共。 一朝瑕衅成,每被人讥讽。 究之诸名贤,风骨自殊众。 委鬼煽虐时,秕政昌言讼。 王师下江南,气节争磨砻。 留发不留头,誓死声交哄。 碧血飞一门,白骨埋一瓮。 或则缁衣终,或则狂歌纵。 东南诸遗老,膺滂相伯仲。 疾风知劲草,根本有人种。 从此叹东林,讲学非无用
亡国极仳离,南宋厓山止。 伤哉陆丞相,犹作承平视。 讲学舳舻中,正笏波涛里。 直待战屡败,大势知难抵。 三子一夫人,先令赴海水。 夫人有难色,公曰姑稍俟。 待我负帝来,与汝偕行耳。 史称陆秀夫,负帝赴海死。 但纪其君臣,未详其妻子。 妻子与君臣,相继尸浮起。 合葬厓山旁,村民犹展祀。 一块干净土,屹若华嵩峙。 家乘载独详,记之补国史
奉诏遽班师,大勋未能竟。 人皆议岳侯,胡不长驱进。 直抵黄龙府,然后待朝命。 岂知诸道兵,各奉班师令。 刘琦去顺昌,世忠亦还镇。 吴璘回河池,张俊亦入觐。 烽火逼淮南,诸将存者仅。 金人聚而乘,力厚毒益逞。 武穆纵能军,孤掌究难奋。 贸贸指燕云,谁与为后劲。 一旦覆孤军,前功仍弃尽。 涕泣奉金牌,决意解兵柄。 读史审时势,臆说无须听
早岁学苏张,晚年逃佛老。 程子讥坡公,毕竟非同道。 坡公负奇才,睥睨乾坤小。 其性复聪明,冰雪澄怀抱。 宦海起风波,窜逐至岭表。 功名富贵场,春梦何草草。 尘虑渐销除,抗志青云皎。 佛亦聪明人,觉悟生来早。 坡公与印之,箭机彻了了。 籍以佐风骚,藉以涤烦恼。 并非入空门,龙象炫金宝。 昌黎谪潮阳,旧侣长安杳。 亦复识上人,来往通书稿。 可见大才人,末路迂拘少。 洛蜀党虽分,此事休轻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