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毓祺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赏析如下: 1. 诗句翻译与注释 - 日行南至转无聊,满眼香从甚处消。(冬至日口占) - 日行南至转无聊:冬至这天太阳向南移动,使得时间显得特别漫长和无聊。 - 满眼香从甚处消:四周弥漫着香气,让人感到迷茫,不知这些香味从何而来。 - 囚服自知惭管仲,纸钱谁为祭皋陶。(冬至日口占) - 囚服自知惭管仲:穿着囚服的我,内心感到惭愧
守岁 微茫照影一灯残,追数从前绪万端。 慷慨有头迎白刃,飘零无梦到黄冠。 思亲地下伤心极,忆妹天涯会面难。 此夕一杯难强进,春风送暖骨犹寒。 注释: 微茫照影一灯残,追数从前绪万端。 微茫:微弱的光亮。照影:照着自己的影像。一盏残灯,映出了诗人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 慷慨有头迎白刃,飘零无梦到黄冠。 慷慨:豪迈、壮烈的情绪。白刃:指刀剑等武器,这里借指生死关头。飘零:形容漂泊不定。黄冠
【注释】 1. 绝命词:即《临终诗》,一种在死亡前留下的遗言。 2. 忠孝颇平常:忠孝是儒家的道德标准,说人间的忠孝并不怎么特殊。 3. 墙壁为心铁石肠:墙壁可以代表家国,铁石心肠则比喻坚贞不屈。 4. 虚空擎日月:指在虚无缥缈的空间里举起明亮的日月,形容抱负远大。 5. 曾于梦幻历冰霜:曾经历经各种磨难和考验。 6. 岩头百里清音吼:形容声如雷霆。岩头,山崖边,百里,极言其声音之远。 7.
逢继周长者桥梓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是说:神仙是假的隐士,不是真的神仙。拄着拐杖、头戴斗笠的穷苦人。 神仙是假隐非真,拄杖翛然斗笠贫。 当日吴门为乞子,今朝石室是累臣。 孔融慷慨能留我,张俭低回却累人。 此地重逢肠已断,凄然无泪可沾巾。 第三句是说:当年在吴门(今江苏苏州)时,我曾向一个有钱人家求子不得;现在来到这个空荡荡的石室(石屋),我成了被朝廷追责和贬谪之人了。第四句是说
闻顾山被兵 寒饿无端仗友生,柴门幽事颇关情。 萧森响送微风竹,缥缈香浮细雨橙。 瓮里长腰堪果腹,笼中卑脚自呼名。 山村见说今如洗,敢信何乡可避兵。 注释: 1. 闻顾山被兵:听说顾山被战乱波及。 2. 寒饿无端:形容处境艰难,生活困苦。 3. 仗友生:依靠朋友的帮助度过困难时期。 4. 柴门幽事:简陋的家门和平静的生活。 5. 萧森响送:风吹过竹林发出的声音。 6. 缥缈香浮:微风吹过
【注释】 枉:白白。堕地:出生。平分:均分。神宗:唐睿宗李旦的年号。反覆:指乾坤(天地)的变化。缧绁(lěi xiè):古代囚禁犯人的绳索。蹉跎:时光流逝。故人:旧交,老朋友。问恒饥:问何时能解除饥饿。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祝寿而作。全诗以“生”字贯穿始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在艰难困苦中度过一生的感叹及对友人的关心。 首联写自己出生时正值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自己得以平安成长
秋风瑟瑟吹过石头城,时序催促人们更换棋局。 独自抱着这份心情仍然觉得岁月已晚,不知今天才是春天的正日。 别笑我像笼中鹦鹉一样空有美丽的外表,我虽然伏在地上却总感到忧心忡忡。 那些在朝中侍奉君王的官员们,云朵移动扇子的影子却静悄悄没有声音。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如“摩空莫笑雕笼翠”
【注释】 云窝:地名,在今安徽歙县。因崖能割胜:指山势险峻,可作刀削之用。九曲:指山峰弯曲如龙。平分:平坦地分开。今夜云窝客:今天晚上住在云窝的客人。酣眠:熟睡。何处云:何处的云?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自然风光画面。 首句“因崖能割胜”,点出此地名胜的特点。“能割胜”三字用得新奇,写出了此地山势险峻,可作为刀削剑砍的胜景,为下文描写美景作了铺垫。
【注释】 1. 罗汉:佛教术语,指修行达到一定阶段的人,已能断尽烦恼而得到究竟觉悟。 2. 须菩提:古印度的著名哲学家和佛学理论家。 3. 宴坐:指静坐。 4. 石终不自言:意谓岩石终不能说话。 5. 我得阿罗汉:意谓我得到了阿罗汉的境界。 【赏析】 “有如”两句是说,像须菩提一样坐在岩畔(即“岩畔”);“石终不自言”两句,是说岩石终不会自己说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物的观察与领悟
【解析】 题诗岩,指题写的诗。题诗者,即诗人。不见题诗人,意思是说诗人已经不在了。苍苔,青苔。“亦”字承上转下,意思是诗人的诗被青苔覆盖,无法辨认。夜深,指深夜。照,照耀的意思。岩石前,在山岩之上。太古月,远古的月亮。这里指月光。 【答案】 译文: 看不见写诗的人,诗人的诗已被青苔掩盖; 深夜里照亮山岩前,那依然是远古的明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通过描写题诗岩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