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毓祺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古诗词的能力,主要集中于“炼字”“体会诗歌的情感”和“理解诗句中某个词语的意思或作用”这三个方面。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解读其意象,赏析其技巧,评价其效果。本题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赏析,首先要读懂全诗内容,然后结合注释和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漂涧于今尚侠香”,意思是说:如今的漂涧,依然散发着侠骨般的香味。漂,这里指山涧溪流
【注释】 玉柱峰:指峨眉山的山峰。 突兀:高耸的样子。 天之半:半边天,即半空之中。 不知何代人:不知是哪代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登临峨眉山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峨眉山上那一座突兀的山峰,并表达了对这座山峰的赞美之情。 首句“峨眉积雪中”,写山峰屹立于皑皑的雪海之中,给人以雄奇之感;第二句“突兀天之半”,写山峰高耸入云,直插云霄,更令人惊叹。第三句“不知何代人”,以设问的手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把握思想情感。首先读懂全诗,然后理解其意境、手法,最后体会表达的思想情感。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答案】 译文:九里山四面被奇兵包围着,可怜的走狗为什么忙得不亦乐乎?行人骑马频频回首,今天青山还是古战场。注释:九里山:指代古代的九里山,位于今河南省新野县。走狗
钟模山,并不是石头构成的,它以最独特的方式吸引着游人。 山上空无一人,钟未敲响,令人沉思。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寻黄金台不见":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黄金台的追寻未果,无法找到的失落感。黄金台通常指的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了招揽天下贤才而建的高台,这里可能暗指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或对贤才的渴望。 2. "我来怀古只悲凉":诗人来到此地(黄金台),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怀念和悲伤。这里的“悲凉”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可能是因为历史的兴衰更替,或是对逝去的时代的哀思。 3. "目断金台何处黄"
注释: 此世那能住此人,未年30即无身。 阿兄欲泣翻成笑,白藕花中又一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回忆其亡弟的作品。诗人通过回忆弟弟生前的事情,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 “此世那能住此人”,意思是在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够像他一样住在这里。这里的“此世”和“此人”都是指作者的弟弟,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深深怀念。 “未年30即无身”,意思是弟弟还未三十岁就去世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絮、飞、似。要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堤上东风杨柳斜”“可怜一样风前絮”是说在春风吹动下,柳絮随风飘扬,柳絮像雪片似的飘落下来;“惟有江南似雪花”是说只有江南地区的雪花才能和柳絮相比。 【答案】 柳絮 堤上东风杨柳斜
注释: 1. 譬诸大火聚,光焰高摩空。 2. 我欲如胜热,投身住此中。 译文: 火焰峰就像熊熊燃烧的大火聚集在一起,它的光亮和光芒高高地映照着天空。我渴望像它那样燃烧,愿意投入其中,体验那种炽热。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火焰峰的特点和诗人的感受。"譬诸大火聚,光焰高摩空。"以火比喻山峰,形容其高大、明亮;"我欲如胜热,投身住此中。"表达了诗人想要体验这种炽热
【注释】 ①同长蘅(hóng):和长蘅一起。 ②西湖:指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③林空:树林空旷。 ④啼鸟:鸣叫的鸟。 ⑤唤虎声:比喻声音像老虎一样凶猛。 【赏析】 《西湖望月》,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第一句“片月高悬似镜明”,描写了月光如镜的景象。诗人将月亮比喻为镜子,形象地描绘出了月光明亮的画面。 第二句“不知身在镜中行”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王叔杲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友人丧子悲痛的心情。 诗句如下: 轗轲行慰伯清先生丧子 —— 悲痛地行走,安慰哀悼我的朋友。 明兴以来数作手,盛名之下遏阳九 —— 自从明朝兴起以来,多次写作,但名声之下却遭遇了灾难。 龙蛇杂遝干戈飞,于中崛起青邱叟 —— 龙蛇混杂,干戈飞扬,从中诞生出一位青邱的老者。 文章一代实开先,白刃如霜在其首 —— 文章一代确实开创先河,白刃如霜是他的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