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班
临桂伯墓下 马鬣悠悠宿草新,贤人闻道作明神。昭君恨气苌弘血,带露和烟又一春。 注释版: 1. 马鬣:指墓地上的草木茂盛,形容墓地的幽静与荒凉。悠悠:形容时间长久,此处表示岁月漫长。宿草新:指墓地上的草长得很旺盛,但新的草还没有完全长出来。 2. 贤人:这里指的是有德行的人,他们听到了圣人的言论,便化身为明神,照亮了黑暗的世界。闻道作明神:听到圣人的言论,化为光明的神祇,照亮世界。 3. 昭君
诗句原文: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解释: - “亭亭”形容画船高耸直立的样子; - “画舸”指一种装饰华丽的小船; - “春潭”指春天的湖泊或水域; - “行人”指诗人自己,这里也泛指离别的朋友; - “酒半酣”指饮酒到一半时分; - “烟波”和“风雨”分别指水面上的雾气和风雨天气; - “载将”意为携带; -
``` 长养妖雏翅未齐, 注释:娇美的雏燕尚未完全长成,翅膀还未完全展开。 译文:娇弱的雏燕尚未完全展翅高飞, 赏析:诗的前两句通过“长养”一词描绘出雏燕尚在成长过程中的柔弱状态,“翅未齐”直接点出了这一特点。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蕴含着诗人对生命成长过程的观察与感悟。这种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雏燕初生的脆弱和生命力。 一园竹树晚低迷, 注释
诗句: 台观茫茫苜蓿肥,至今汾上白云飞。 1. 诗句原文: 台观茫茫苜蓿肥,至今汾上白云飞。 2. 译文解释: - “台观”指的是宫殿或高台建筑,“茫茫”描绘了广阔的视野或空间感,“苜蓿肥”可能指种植苜蓿的场景,而“至今汾上白云飞”则表达了时间流转的感觉,即直到今日,仍能在汾水上看见白云飘飞的景象。 3. 注释与赏析: - 台观茫茫:形容建筑群的宏伟和辽阔。 - 苜蓿肥:指农田景象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 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赏析: 《游仙诗六首·其一》是一首充满想象和浪漫色彩的古诗。诗人通过描绘神仙的悠闲生活,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动荡与不公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的“龙伯无人钓饵闲”形象地描述了仙人不受尘世纷扰,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而“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则揭示了历史的变迁,以及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帝王最终消逝的命运
【注释】游仙诗:古代诗歌中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诗歌。东家:指仙境,也指仙人之家。后羿:传说中的英雄射手。妖星:指太阳。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对天上神仙的一种想象,表达了他追求光明,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金母:即太一夫人,天帝的女儿。小郎:指神山中的神人。摩挲:抚摸。宝剑:指“倚天剑”。依:倚靠。长:高。后羿:古代传说中的善射的英雄。调弓矢:拉满弓弦准备射箭。妖星:指太阳。
注释: 着屐山行喜日长,落花风里晚生凉。着屐,穿着木屐,古代的一种行走方式。山行,在山间小路上行走。 叩门正值高人出,闲看藤梢尽过墙。敲门,表示想与对方见面或有所交流;高,指高尚的人;人出,指有人从里面出来。闲看,形容自己悠闲自在地观看;藤梢,指藤蔓的枝条;尽过,指全部穿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游景色的诗。诗人描述了在山间小路上散步时的喜悦之情,以及在风中看到落花和藤蔓穿过墙的情景
注释: 灵文深秘,不可轻易谈论;空学玄谈,不能真正理解。 可笑少年王辅嗣(王辅嗣即王弼),他虽然精通儒家经典,但却没有进入过宫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嘲笑那些自以为精通儒家经典的人,实际上是没有进入过宫门的“守门人”,来批评那些只知空谈而不懂真谛的人。全诗用典恰当,比喻形象,富有哲理性,语言简练而生动,富有感染力
次牧《翁六月七日迎河东君于云间喜而有述》诗四首中,第一句“殊翁彩翼绣鸳鸯”描述了一个场景:一对色彩斑斓的鸳鸯,象征着美好和谐。这表达了迎接河东君的喜悦之情,如同彩翼翩翩飞舞的鸳鸯一般,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关键词为“彩翼”,指鸳鸯翅膀上绚丽多彩的色彩;“绣鸳鸯”则暗示了这对鸳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夫妻间的恩爱情景。 第二句“深下银钩隔异香”中的“深下银钩”可能是指一幅精美的刺绣或画作
【注释】: 1. 篷窗偏称挂鱼蓑:篷窗指船舱,偏称是特意为它准备的,这里指朋友。挂鱼蓑是说在船上悬挂鱼网捕鱼。渔具用来捕捞鱼虾等水产品,所以这里用来形容友人的生活情趣。 2. 荻叶声中爱雨过:荻(dí)叶,即芦苇,叶子细长如丝,风吹过会发出沙沙的声音。这里形容雨打在芦苇上的声音。雨过,下雨过后。 3. 莫道陆居原是屋,如今平地有风波:陆居,陆地上居住。原是,本来就是。这里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