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文深秘莫轻论,空学玄谈未合真。
好笑少年王辅嗣,洞宫长作守门人。
注释:
灵文深秘,不可轻易谈论;空学玄谈,不能真正理解。
可笑少年王辅嗣(王辅嗣即王弼),他虽然精通儒家经典,但却没有进入过宫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嘲笑那些自以为精通儒家经典的人,实际上是没有进入过宫门的“守门人”,来批评那些只知空谈而不懂真谛的人。全诗用典恰当,比喻形象,富有哲理性,语言简练而生动,富有感染力。
灵文深秘莫轻论,空学玄谈未合真。
好笑少年王辅嗣,洞宫长作守门人。
注释:
灵文深秘,不可轻易谈论;空学玄谈,不能真正理解。
可笑少年王辅嗣(王辅嗣即王弼),他虽然精通儒家经典,但却没有进入过宫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嘲笑那些自以为精通儒家经典的人,实际上是没有进入过宫门的“守门人”,来批评那些只知空谈而不懂真谛的人。全诗用典恰当,比喻形象,富有哲理性,语言简练而生动,富有感染力。
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的诗句“中堂联”。 “中堂”在古代是指天子或皇帝正室的正厅,也泛指朝廷。而“联”在这里可能是指对联,即悬挂在门上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的文字。因此,“中堂联”可以理解为悬挂在中堂(天子或皇帝正室)上的对联。 我们逐句解释诗句。 1. “五经博士”:五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博士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通常指学有所成的士人。在这里
钝吟书要 书是君子之艺,程、朱亦不废。我于此有功,今为尽言之: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晋人之理而立法,法定则字有常格,不及晋人矣。宋人用意,意在学晋人也。意不周币则病生,此时代所压。赵松雪更用法,而参以宋人之意,上追二王,后人不及矣。为奴书之论者不知也。唐人行书皆出二王
钝吟书要 东坡书有病笔,唐人无此。颜鲁公书磊落嵬峨,自是台阁中物。米元章不喜颜正书,至今人直以为怪矣。 子字分书,横画不飞,倚人直笔,不向左挑起。人字加三撇,是古升字。 黄长睿疑智果书不真,此不习南朝书法也。欧阳公不信遗教经,东坡殊不以为然。宋人蔡君谟书最佳,今人不重,只缘不学古耳。 书法无他秘,只有用笔与结字耳。用笔近日尚有传,结字古法尽矣。变古法须有胜古人处,都不知古人,却言不取古法
钝吟书要 学古人书不可失其本趣,如近世王履吉书,行草学孙过庭,全失过庭意;正书学虞,全不得虞笔。虞云:“先临告誓,后写黄庭。夫子庙堂碑全似黄庭,履吉不知也。过庭与右军,殆无别矣。履吉多险怪,全无右军体,白雀帖尤恶。” 注释:学习古人书法时,不能忘记保持原作的情趣和特色,就像近世的王履吉书法,在行书中学习了孙过庭的风格,却完全失去了孙过庭的精神;在正书中学习了虞世南的风格
诗句鉴赏 感悟诗中意境,领略文学之美 1. 诗句原文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古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其中一些经典诗句如下: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 译文与赏析 这些诗句经过翻译后,可以更加通俗易懂地传达给读者。例如:
诗句 钝吟书要晋人循理而法生,唐人用法而意出,宋人用意而古法具在。知此方可看帖。 译文 晋代的人遵循自然法则而创造出新的书法形式,唐代的人则是根据已有的法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宋代的人则更多地运用自己的意思来创造新的书法风格。知道这一点,就可以去欣赏书法作品了。 书法中,使用心意是危险的但也是稳定的,新奇而不怪异,这种心意体现在书法的形式中,需要心法的领悟。 行书中,王羲之的作品主要有两篇
赵孟頫出入古人,无所不学,贯穿斟酌,自成一家。译文:赵孟頫广泛学习古今书法,融会贯通,自成一派。 注释:赵孟頫(zhao song xue),元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字子昂、孟頫、松雪,号水仙、鸥屋道人等。 晋、唐旧法于今扫地矣:晋、唐旧法指的是晋朝和唐朝的书法风格。现在这些方法已经被完全抛弃了。 松雪正是子孙之守家法者:赵孟頫是赵家的后代,他坚守赵家的传统书法风格,就像守护家族一样。 尔诋之以奴
钝吟书要 颜书胜柳书,柳书法却甚备,便初学。 译文:颜真卿的书法胜过柳公权的书法,但柳公权书法却很完备,因此我们开始学习。 注释:颜真卿(709-785),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为“颜柳”。 古人作横画,如千里阵云。黄山谷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运腕太疾,起处有顿笔之迹。今人于起处作点,殊失势也。 译文
这首诗是关于书法的评论,主要讨论了赵文敏、张从申、徐季海、钟公等人的书法风格和特点。 诗句: 1. 钝吟书要:形容书法家赵文敏的书法风格。 2. 赵文敏为人少骨力,故字无雄浑之气,喜避难,须参以张从申、徐季海方可。季海筋在画中,晚年有一种如渴骥奔泉之势,老极!所以熟而不俗。张书古甚,拙处人不知其妙也。颜行如篆如籀,苏米皆学之,最宜留心。作法书多失体,布置匀直少势。钟公云:“点不变谓之布掞
钝吟书要 凡学书千字文少不得,(简缘云:千字文是将右军字凑成,智永临写八百本,非永书也。)此是右军旧法,得此便有根本。如二王法帖,只是影子,惟架子尚在,可观耳。 译文: 学习书法时,必须精通《千字文》。这是因为《千字文》包含了许多古代书法家常用的字词,通过学习这些字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和风格。《千字文》中的字词都是出自右军(即王羲之)的作品中,因此,掌握了《千字文》的技巧和方法
诗句释义:回首望去,曾经繁华的空城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灰烬堆积如山。谁能想到,那些白骨之中隐藏着仙界才子的风采。 译文:回首望去,曾经繁华的空城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灰烬堆积如山。谁能想到,那些白骨之中隐藏着仙界才子的风采。 赏析:冯班的《游仙诗六首》中“回首空城一掬灰,谁知白骨是仙才。辽东城郭非如故,何不丁仙更一来。”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仙人逍遥自在生活的感慨
【注释】游仙诗:古代诗歌中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诗歌。东家:指仙境,也指仙人之家。后羿:传说中的英雄射手。妖星:指太阳。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对天上神仙的一种想象,表达了他追求光明,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金母:即太一夫人,天帝的女儿。小郎:指神山中的神人。摩挲:抚摸。宝剑:指“倚天剑”。依:倚靠。长:高。后羿:古代传说中的善射的英雄。调弓矢:拉满弓弦准备射箭。妖星:指太阳。
诗句注释与赏析 第1句:配直长林禁散行,飘飘羽帐缀珠缨。 - 关键词:配直、长林禁、散行、羽帐、珠缨 - 解释: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宫廷侍卫在长林禁地巡逻的情景,他们身着华丽的羽帐,头戴珠缨,显得威武而庄重。 - 赏析:通过“配直”和“长林禁”这两个关键词,诗人展现了宫廷侍卫的职责和身份。他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守护皇宫的安全。而“飘飘羽帐缀珠缨”则进一步描绘了他们的装束之华丽
诗句: 台观茫茫苜蓿肥,至今汾上白云飞。 1. 诗句原文: 台观茫茫苜蓿肥,至今汾上白云飞。 2. 译文解释: - “台观”指的是宫殿或高台建筑,“茫茫”描绘了广阔的视野或空间感,“苜蓿肥”可能指种植苜蓿的场景,而“至今汾上白云飞”则表达了时间流转的感觉,即直到今日,仍能在汾水上看见白云飘飞的景象。 3. 注释与赏析: - 台观茫茫:形容建筑群的宏伟和辽阔。 - 苜蓿肥:指农田景象
注释: 着屐山行喜日长,落花风里晚生凉。着屐,穿着木屐,古代的一种行走方式。山行,在山间小路上行走。 叩门正值高人出,闲看藤梢尽过墙。敲门,表示想与对方见面或有所交流;高,指高尚的人;人出,指有人从里面出来。闲看,形容自己悠闲自在地观看;藤梢,指藤蔓的枝条;尽过,指全部穿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游景色的诗。诗人描述了在山间小路上散步时的喜悦之情,以及在风中看到落花和藤蔓穿过墙的情景
诗句原文: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解释: - “亭亭”形容画船高耸直立的样子; - “画舸”指一种装饰华丽的小船; - “春潭”指春天的湖泊或水域; - “行人”指诗人自己,这里也泛指离别的朋友; - “酒半酣”指饮酒到一半时分; - “烟波”和“风雨”分别指水面上的雾气和风雨天气; - “载将”意为携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