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君子之艺,程、朱亦不废。我于此有功,今为尽言之: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晋人之理而立法,法定则字有常格,不及晋人矣。宋人用意,意在学晋人也。意不周币则病生,此时代所压。赵松雪更用法,而参以宋人之意,上追二王,后人不及矣。为奴书之论者不知也。唐人行书皆出二王,宋人行书多出颜鲁公。赵子昂云:“用笔千古不变。只看宋人亦妙,唐人难得也。蔡君谟正书有法无病,朱夫子极推之。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是古人秘法。”姜白石云:“不必如此。知此君愦愦。黄山谷纯学瘗鹤铭,其用笔得于周子发,故遒健。周子发俗,山谷胸次高,故遒健而不俗。近董思白不取遒健,学者更弱俗,董公却不俗。”

钝吟书要

书是君子之艺,程、朱亦不废。我于此有功,今为尽言之: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晋人之理而立法,法定则字有常格,不及晋人矣。宋人用意,意在学晋人也。意不周币则病生,此时代所压。赵松雪更用法,而参以宋人之意,上追二王,后人不及矣。为奴书之论者不知也。唐人行书皆出二王,宋人行书多出颜鲁公。赵子昂云:“用笔千古不变。只看宋人亦妙,唐人难得也。蔡君谟正书有法无病,朱夫子极推之。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是古人秘法。”姜白石云:“不必如此。知此君愦愦。黄山谷纯学瘗鹤铭,其用笔得于周子发,故遒健。周子发俗,山谷胸次高,故遒健而不俗。近董思白不取遒健,学者更弱俗,董公却不俗。”

译文:

书法乃士人必备之技艺,程颢、朱熹亦不排斥。我对此事颇有心得,现予以阐述:首先学习间架,古人称之为结字,学习了间架之后,再学习书写。间架可以参照石碑,而书写必须遵循真迹。结字有三种方法:晋人使用道理,唐人采用法则,宋人追求意境。使用道理就是随心所欲而不越规矩,因为晋人的道理而制定法则,按照法则书写就会有固定的格式,但不如晋人的境界。追求意境则是学习晋人的风格,如果意趣不周全则会有弊病产生,这是时代所带来的压力。赵子昂更加重视法则,又融合了宋人的意趣,他上追二王的风范,后人难以超越。那些认为学习书法只需掌握基本技巧的人并不知道这些。唐代的行书都源于二王的书风,宋代的行书大多来自颜真卿。赵子昂说过:“书法千古不变。只看宋人也是好的,唐人难以获得。蔡襄正书有法无病,朱熹极力推崇。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这些是古人的秘诀。”姜白石说:“不必如此。知道这点的愚笨之人。黄山谷纯粹学习《瘗鹤铭》,他的用笔得力于周子发的指导,所以写得遒劲有力。周子发世俗化,黄山谷胸襟高尚,所以他的用笔虽然遒劲有力却不显得俗气。近代董其昌不再追求过于刚劲有力的风格,学者们也因此变得柔弱庸俗,董其昌却不庸俗。”

注释:
钝吟书要 - 指学习书法应当循序渐进,不应急于求成。
书是君子之艺 - 书法被视为君子修养的一部分。
程、朱亦不废 - 指程颢、朱熹对书法的态度并不反对。
先学间架 - 先从字形结构的学习开始。
间架既明,则学用笔 - 掌握了字形结构后,再学习如何运用笔墨。
间架可看石碑 - 间架结构的学习和观察可以参考石碑。
用笔非真迹不可 - 书写时必须遵循真迹的笔法。
结字晋人用理 - 晋人的书法注重逻辑和道理。
唐人用法 - 唐代书法家注重技法和风格。
宋人用意 - 宋代书法家强调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 - 遵循规则的同时,也要符合内心的感受,不过分约束。
法定则字有常格 - 遵循规范可以使字体显得整齐划一。
意不周币则病生 - 如果意趣不周到则会产生弊端。
赵松雪更用法 - 赵孟頫在书法中更加注重法则。
参以宋人之意 - 结合宋代书法的意境。
上追二王 - 追求王羲之、王献之等古代书法家的风范。
后人不及 - 后人难以达到这种境界。
为奴书 - 这里可能指的是被奴役或被迫从事书写的人的书。
唐人行书皆出二王 - 唐代书法家的行书都受王羲之、王献之的影响。
宋人行书多出颜鲁公 - 宋代书法家的行书受到了颜真卿的影响。
赵子昂云 - 赵孟頫说。
“用笔千古不变” - 这句话可能是后人总结赵孟頫书法特点的说法。
只看宋人亦妙 - 只看宋代书法家的作品也很优秀。
唐人难得也 - 唐代书法家很难找到。
蔡襄正书有法无病 - 蔡襄的正书有法则且没有毛病。
朱夫子极推之 - 朱熹极力推崇这种说法。
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 - 这些都是古人书法中的秘诀或独特技巧。
知此君愦愦 - 知道这些的人很愚蠢。
黄山谷纯学瘗鹤铭 - 黄庭坚完全学习《瘗鹤铭》的书法风格。
其用笔得于周子发 - 其用笔得益于周伯仁的教导。
周子发俗 - 周伯仁的书法通俗化。
山谷胸次高 - 黄山谷的内心境界很高。
遒健而不俗 - 书法既遒劲有力又不庸俗。
近董思白不取遒健 - 近现代书法家董其昌不追求过于刚劲有力的风格。
学者更弱俗 - 学者因此变得更加平庸和俗气。
董公却不俗- 董其昌书法却不受俗气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