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书胜柳书,柳书法却甚备,便初学。
古人作横画,如千里阵云。黄山谷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运腕太疾,起处有顿笔之迹。今人于起处作点,殊失势也。
余教童子作书,每日只学十字,点画体势须使毫发毕肖,百日以后便解自作书矣。
张长史云:“小字展令大,尽笔势为之也。大字蹙令小,遏锋藏势,使间架有余也。”今广平府有颜鲁公仪门字,门字小,仪字大,却相称,殊不见有异,奇迹也。左去吻,右去肩,欧阳兰台不用此法。
东坡谈书皆笃论,过于黄、米。米老喜作快口语,不知者执之,多为所误。山谷只自言其所得耳。画有南北,书亦有南北。
晋人尽理,唐人尽法,宋人多用新意,自以为过唐人,实不及也。娄子柔先生云:“米元章好割截古迹,有书贾俗气。”名言也。
钝吟书要
颜书胜柳书,柳书法却甚备,便初学。
译文:颜真卿的书法胜过柳公权的书法,但柳公权书法却很完备,因此我们开始学习。
注释:颜真卿(709-785),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为“颜柳”。
古人作横画,如千里阵云。黄山谷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运腕太疾,起处有顿笔之迹。今人于起处作点,殊失势也。
译文:古人在创作横画时,如千里阵云般变幻莫测。黄山谷的笔法是从画中开始的,然后再转向左边的手腕停顿,然后在右边的地点画出实际的形状,然后又转折回来,就像阵云遇到风一样,向前而去然后返回。如果手腕的运动太快,起始处就会有顿笔的痕迹。现在的人在学习起笔处作点,就失去了气势。
注释:黄山谷,即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擅长诗词、散文,对书法也颇有研究,是“宋四家”之一。
余教童子作书,每日只学十字,点画体势须使毫发毕肖,百日以后便解自作书矣。
译文:我教授孩子们练习书法,每天只教他们写一个字,要求笔画、字形都要非常像,经过一百天的训练后,他们就能够自己写书法了。
注释:这个句子出自苏轼的《东坡书论》。
张长史云:“小字展令大,尽笔势为之也。大字蹙令小,遏锋藏势,使间架有余也。”今广平府有颜鲁公仪门字,门字小,仪字大,却相称,殊不见有异,奇迹也。左去吻,右去肩,欧阳兰台不用此法。
译文:张长史说:“小字展开让大字显得更大,都是根据笔势来写的。大字收束成小字,抑制锋芒隐藏气势,使得空间布局有余裕。现在广平府有颜真卿的《颜氏家庙记》,上面的字体小,下面的字体大,但却相称,真是奇迹。左边去吻,右边去肩,欧阳询不采用这种写法。”
注释:张长史指的是唐朝的书法家张旭,他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东坡谈书皆笃论,过于黄、米。米老喜作快口语,不知者执之,多为所误。山谷只自言其所得耳。画有南北,书亦有南北。
译文:苏轼谈论书法时都非常认真,超过了黄庭坚和米芾。米芾喜欢用快速的口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不了解的人就会受到误导,被错误的理解所迷惑。只有黄山谷只是陈述他自己的观点。绘画有南北朝之分,书法也有南北朝之分。
注释: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词人,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和文坛领袖之一。
晋人尽理,唐人尽法,宋人多用新意,自以为过唐人,实不及也。娄子柔先生云:“米元章好割截古迹,有书贾俗气。”名言也。
译文:晋人追求的是道理,唐人追求的是法则,而宋人则喜欢使用新颖的想法和观点,他们认为这样就能够超越唐人,但实际上他们的水平并没有超过唐人。娄子柔先生曾说:“米元章喜欢割裂古代的遗迹,给人带来了书商的庸俗气息。”这是一句很有名的话。
注释:娄子柔先生是宋代著名的学者和书法家,他在书法上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