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鬣悠悠宿草新,贤人闻道作明神。
昭君恨气苌弘血,带露和烟又一春。

临桂伯墓下

马鬣悠悠宿草新,贤人闻道作明神。昭君恨气苌弘血,带露和烟又一春。

注释版:

  1. 马鬣:指墓地上的草木茂盛,形容墓地的幽静与荒凉。悠悠:形容时间长久,此处表示岁月漫长。宿草新:指墓地上的草长得很旺盛,但新的草还没有完全长出来。
  2. 贤人:这里指的是有德行的人,他们听到了圣人的言论,便化身为明神,照亮了黑暗的世界。闻道作明神:听到圣人的言论,化为光明的神祇,照亮世界。
  3. 昭君:即王昭君(公元前33年-公元前70年),西汉时期的著名女性,以美貌和才情闻名于世。她曾因被匈奴单于呼韩邪单于看中而被迫远嫁,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和亲”事件。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她却以其坚韧不屈的精神,赢得了后人的敬仰和歌颂。
  4. 苌弘: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字子木,蜀郡郫县(今四川郫县)人。他以博学多识而著称于世,尤其擅长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知识。他的智慧和才华得到了当时诸侯王的认可和重用,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5. 带露和烟又一春:带着露水的草木和烟雾笼罩下的春天,又一个春天来临。这里的“又”表示再次,意味着这个春天的到来是一个新的开始,也代表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墓地的寂静与荒凉,以及贤人化作明神的情景,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美感。诗中的“马鬣悠悠宿草新”,形象地描绘了墓地上草木的生机勃勃,同时也暗喻了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主题。“贤人闻道作明神”,则表达了作者对贤人精神的高度赞扬和敬佩之情,认为他们的智慧和品德能够超越生死,照亮黑暗的世界。
    整首诗语言简洁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盼。这种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使其成为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