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裔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句内容,然后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及艺术特色。本诗首联“少年曾志五湖游,金马归来欲白头。几朵菊开菊圃泪,一行雁带雁门秋。”意思是少年时曾经立志到杭州去泛舟游玩,但如今归来却已满头白发;菊花开了一朵又一朵就像在哭一样,大雁一行又一行带着秋天到来。颔联“长安卿相交情淡,故里风花晚节稠。更有茅亭添胜事
【解析】 本诗首联写景,颔联议论。颈联写物,尾联抒情。 “九月朔日坐玉树轩观雨”:农历九月初一,坐在玉树轩看雨。 注释:九月,指重阳节前后;朔日,农历的月初一日;玉树轩,指作者所住的楼阁。 赏析:此句点出时间是农历九月初一,地点是玉树轩,交代了写作背景,为下文作铺垫。 “节近重阳景物新,高斋趺坐静无尘”:重阳节快到了,风景景色都显得新鲜,在高高的斋室里坐着安静地坐着没有灰尘。 注释:节
【赏析】 本诗是作者在夏日同李方岩过雕桥尚书里时,至石屏禅院而作。全诗四十六句,每一句都用七言绝句的形式表现,读来清新脱俗,韵味无穷。 “兰若幽栖远市城,西南形势翠云横。”兰若:佛教语,指寺院。此句说:寺院建在远离市区的深山中,那里地势高耸,环境优美。西南:指南面的偏西方向。形势:地理形势。翠云:青翠的云雾。两句写寺院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 “细泉斜映池荷色,密叶深藏好鸟声。”细泉:细小的水泉
这首诗是送别朋友张螺浮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下面是诗句的详细解析: - 人物今称姚宋俦:这里的“姚宋俦”指的是姚崇和宋瞡,两人都是唐代著名的宰相,所以用他们来代表当时的政治精英。 - 浓花晴日起离愁: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里花开的景象,但因为有人要离开,所以引起了离别的忧愁。 - 宦情潇洒浮云在:宦情即官场上的人情世故,这里用“浮云”来形容这些世俗的纷扰
【译文】 在孙先生面前,我仿佛看到了那灵光岿然的古道长安,但如今却只有你一个人闭门独居。你笔下的文字如三代鼎彝中的蝌蚪篆文,四朝史册中的鉴衡尊,你的书法如鸾鸟展翅高飞,你的身影犹如仙鹤无丹灶。然而,你已年迈,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在故园里欣赏春草长长地生长。现在我只能依靠明月和前轩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全诗以"奉赠孙北海先生"开篇
和大宗伯龚芝麓元韵 脂车计日指槐阳,话旧情深感慨长。 共许文章能报国,岂知鬓发各成苍。 人如北海尊常在,归向东篱菊未荒。 旋马厅前居第隘,萧然那得橐中装。 注释: 1. 脂车计日指槐阳:指的是计划好的时间到达目的地。 2. 话旧情深感慨长:谈论过去的情感深厚,感慨万千。 3. 共许文章能报国:我们都期望自己的才华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 4. 岂知鬓发各成苍:没有想到自己的头发已经变成了白色。 5.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叹息年来万事非,友朋零落更何依。 - 注释: 叹息:表示哀伤;年来万事非:感叹时光流逝,一切事情都发生了变化;友朋:朋友;零落:凋零、散失;更何依:更加没有可以依靠的了。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年华逝去、朋友离散的感慨。他感叹世事变迁,感叹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2. 且亭诗在春云黯,剑阁人亡旅榇归。 - 注释: 且亭诗:指自己曾经创作的诗作;春云黯:形容春天的云雾阴沉
观静楼者溉林李亲家年台园中新筑之楼也。先既作亭种莲荫以垂柳名为远香兹寄观静楼记文以示虽未得登眺而山川胜槩溉林胸次浩浩已见之矣。 注释:灌溉林地的李姓亲家在园中新建了一幢楼宇,叫“观静楼”。我先人已经修亭种莲,种上柳树。我给这楼宇取名叫“远香”,寄托我对它的祝愿。虽然还没有登上去眺望,但是那优美的山水景色已经映入我的心田了。 闻君颇好仙人居,檐外飞云动碧虚。 济物功成应拂袖,澄心独得喜悬车。
观静楼者灌溉林李亲家年台园中新筑之楼也。先既作亭种莲荫以垂柳,余名之曰远香兹寄观静楼记文以示,虽未得登眺而山川胜槩已见之矣。其一 风尘冉冉送居诸,为爱烟霞返旧庐。 野水时来侵竹径,闲云偏欲傍松除。 晴看大陆当窗尽,醉俯衡漳入望馀。 危坐不知秋渐老,槿花荣落复何如。 注释: 1. 居诸:指居住于某个地方。 2. 为爱烟霞返旧庐:因为喜爱山间的烟雾和彩霞所以返回旧房。 3. 闲云偏欲傍松除
诗句:浊醪浇尽柰愁何,五代纷纷逐逝波。 译文:浑浊的酒水已经无法浇灭心中的忧愁,历史的长河中,五代王朝如同逝去的波浪一般不断更迭。 注释:这首诗由北宋文学家曾巩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无奈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诗中的“浊醪”指的是不纯净的酒,而“浇尽奈愁何”则表达了一种无法用酒精消解内心的痛苦。“五代”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个朝代,这里特指唐朝的衰败和随后的五代十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