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都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与思想情感。此诗是一首七言古诗,写景抒情。首联“雁”字领起全诗。“归鸿度小楼”,即大雁飞过,掠过了小楼。“零露”“小楼”等词都点出时间是在初秋;而“归鸿”则点出了季节是秋天。 【答案】 译文: 清晨的露珠打湿汀洲,大雁正向南飞去。大雁飞过小楼,触发了诗人思乡之情。诗人在此时此地,不禁想起家乡来,思念亲人的心情更迫切。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抒发羁旅乡思的七言古诗
诗句解读 1 南苑:指的是古代皇家园林,通常位于城市的南部,是帝王休闲娱乐的地方。 2. 城南御气动昭回:描述了城南的御气场(即皇宫的气场)在昭回(即明亮回荡)的状态,表现出一种庄严与权威感。 3. 羽葆参差帐殿开:描述了羽葆(羽毛制成的装饰品)整齐排列,帐殿(帐篷)开启的情景,可能是指皇帝或贵族出行时的仪仗队。 4. 落日归来盘马埒:描绘了皇帝或贵族归来的场景,他们可能在马埒上休息或娱乐。
诗句释义 1 蕙带束奚囊 - 这是一句比喻,用蕙草的芳香来象征文人的高雅气质,同时暗示冯文子的行囊中装满了学问和才情。蕙草通常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2. 飘然向草堂 - 表示冯文子离开时的姿态,如同飘逸般轻松自如,暗示他即将踏上新的旅程或回到故土。 3. 近窗惟药灶 - 这句话表明冯文子的住所附近有一个药炉,可能意味着他在学术或者医学上有所成就或兴趣。 4. 比舍即渔庄 -
万柳堂 高堂翠绕柳千条,振策登临入绛霄。 日影渐移云覆槛,泉声不散雨过桥。 山盘曲径看人小,花布重阴隔市遥。 莫怨章台攀折手,月明还有客吹箫。 注释: 1. 高堂:指高大的厅堂。翠绕:青翠环绕。2. 振策:挥鞭策马。登临:登上台阶。3. 绛霄:指青云。4. 日影:阳光照射到物体上形成的影子。渐移:逐渐移动。5. 云覆槛:云遮住了栏杆。6. 泉声:泉水的声音。不散:没有消散。7. 山盘曲径
诗句原文 雪霁郊原映翠微,红亭分手欲沾衣。 译文 春风送别古道人归去,斜日荒村鸟乱飞。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分离时刻的深刻感受,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梅、雨、渔舟、沙燕等物来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首联写诗人与友人分离后,不知他该依从谁;颔联写诗人在江干停棹暂息;颈联写秋深时节,渔舟当户,沙燕贴窗飞动;尾联写诗人想寄书信给雁,却被雁杳无消息,只能空对着斜晖而翘首盼望。全诗情真意切,含蓄蕴藉。 【答案】 ①帝城:指京城。②竟:到底。③知向:知道。④江干:指钱塘江边。⑤暂:暂且。⑥沙燕:即“沙鸥”,一种水鸟。⑦爱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要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然后分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以及诗人的情感,最后赏析语言的表达效果。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进行翻译,同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注释,最后要赏析诗句的妙处。 “画鹢鸣晨鼓”,这里用“画”字来形容鹢鸟,即鹤,而“鸣鼓”又形容其声,可见作者善于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推窗看月卧,挂席破烟行”
【注释】 送素庵监牧:送别素庵,让他去北边做官监牧。 口北:指北方地区。 “分手”三句:离别时,只见河水桥头的黄叶已飘落,白沙遍布着衰草横塘。 “月明”三句:夜月高照,回望家乡,只见天边有千里之遥,碛漠冷清而使人心惊。碛(qi ji ):沙漠。 “玉塞云”三句:玉门关外云浓雾密、堆积如云的苜蓿;银蹄秋老、破风霜。苜蓿:即胡麻,一种油料作物。 “居庸”二句:居庸关山势秀丽,翠绿的山峰如群峰簇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注释”,就是对诗句的解释;“赏析”,就是要结合注释,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务间”的意思是
【注释】 千:指朋友,千南归是李白对友人的别称。长安:古都,今西安市。云山:山名,在今陕西省。清溪:水名,在今江西省。 【赏析】 《送华子千南归》是诗人李白为好友华子出长安时写的一首送别诗。首联写送别时的离情别绪;颔联写长安城暮春烟雨中的荒凉景象;颈联写送行时的情景;尾联劝慰、鼓励友人远离尘嚣,到清幽之处去寻求精神慰藉。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开阔,风格清新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