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带束奚囊,飘然向草堂。

近窗惟药灶,比舍即渔庄。

细雨沾苔滑,高云覆院凉。

几年栖隐地,松菊未全荒。

诗句释义

1 蕙带束奚囊 - 这是一句比喻,用蕙草的芳香来象征文人的高雅气质,同时暗示冯文子的行囊中装满了学问和才情。蕙草通常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1. 飘然向草堂 - 表示冯文子离开时的姿态,如同飘逸般轻松自如,暗示他即将踏上新的旅程或回到故土。
  2. 近窗惟药灶 - 这句话表明冯文子的住所附近有一个药炉,可能意味着他在学术或者医学上有所成就或兴趣。
  3. 比舍即渔庄 - 表示冯文子的邻居或朋友中有从事渔业的人家,这可能反映出他的生活环境与大自然紧密相连。
  4. 细雨沾苔滑 - 描述了冯文子所处环境的湿润和静谧,细雨使得地面的苔藓变得滑腻,增添了几分幽静的氛围。
  5. 高云覆院凉 - 形容天空中的云彩高而密集,给院子带来清凉的感觉,可能是夏日的景象。
  6. 几年栖隐地 - 表达了对过去几年生活地点的记忆与怀念,这里的“栖隐”指的是隐居不仕的生活态度。
  7. 松菊未全荒 - 这句诗表达了对曾经隐居之地依然保持着生机与美丽的感慨,尽管岁月已久,但那些松树和菊花并未完全凋零。

译文

蕙带上挂着知识的袋子,轻盈地向草堂飞去。
窗前只有一药炉,邻居是渔家的庄园。
细雨让湿漉的苔藓变得滑腻,高高的云雾给庭院洒下凉爽。
我曾在这片地方隐居数年,松树与菊花依旧繁茂。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冯文子南归的情景。首句通过蕙带和药炉两个意象,展现了冯文子学识渊博、品德高雅的形象。第二句通过描述邻居的渔庄,反映了冯文子所处的环境与他的生活情趣相吻合,也透露出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第三句中的“细雨”增添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而“高云”则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第四句回忆了他在这片土地上度过的时光,第五句则通过对草木的描述传达出岁月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最后一句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表达了虽然时光流逝,但那些美好的回忆仍然深藏在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冯文子的个人情怀,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