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印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眉州南望辟川原,笼竹猗桑处处村。 - 这句描述了眉州南边的开阔平原和四周环绕的村落。"眉州"是指今天的四川省眉山市,这里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 "辟川原"意味着开垦或开发平原,使之成为农田。"笼竹猗桑"描绘的是竹林中桑树生长的景象,这里的竹子和桑树都是当地的植被。 - 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汉阳坝尾平羌峡,春树初芳燕燕飞。 峡里人家应最乐,石梁支网鲤鱼肥。 注释: 府江:指长江在武汉附近的一段江流。汉阳: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坝尾平羌峡: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春树初芳:春天的树木长出新的嫩叶,发出淡淡的芳香。燕燕飞:燕子在空中飞翔。石梁支网:用石头搭建的桥梁支撑着渔网。鲤鱼肥:指鱼长得又肥又大。 赏析: 这首诗是顾印愚对府江景色的赞美之作
府江棹歌十二首 领略江南水乡美景与生活情趣 1. 诗篇背景与作者介绍 - 顾印愚生平及其时代环境 - 《府江棹歌十二首》创作时期与背景 - 诗歌在清初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 2. 诗歌原文 - 诗句逐字逐句解读 - 诗歌结构与形式分析 - 重要词汇与意象解析 3.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江口逶迤百里间”解释 - “麦苗风里见彭山”诗意阐述 - “玻璃江截红花堰”意境阐释 4. 赏析与评述 -
锦城南下寄篷艭,可爱磷磷石底江。 行尽青衣三百里,白沙翠竹日推窗。 这首诗描绘了锦城(今成都)附近的江景和生活画面。第一句“锦城南下寄篷艭”描述了诗人在锦城的南边停靠船只,用篷帆来休息的情景。这里的“磷磷石底江”形容石头在江中的光泽,营造出一种清澈见底的江水景象。 第二句“行尽青衣三百里”表达了诗人沿着青衣江(今青衣河)行走了三百里的旅途。这体现了诗人对旅行的热爱和对自然风光的欣赏
诗句:江干石堰竹鳞差,石隙春流浅溢丝。 译文:在长江的江边,有一段石堰,上面长满了竹子,缝隙中流淌着清澈的春水。每当船只经过这里,都会争先恐后地想要靠近岸边,因为那里的水流非常平缓。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江边景色,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与和谐。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注释】 棹歌:划船时唱的歌。 磨刀矶: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西,长江中。 破晓钟声送客船:天刚亮的时候,江面上传来了报晓的钟声。 那得诗情如谢客:哪能比得上谢灵运(字玄晖,南朝诗人)那样富有诗情? 更吟孤屿媚中川:还要吟咏着那孤零零的山屿和美丽动人的江水。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晨渡江时的情景。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则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磨刀矶下水连天”
注释: 1. 藕根迸水青钱小,竹箨铿林绿襁斑。 2. 初夏池塘忘不得,乱书重叠对西山。 译文: 藕根在水中迸发出碧绿色的嫩芽,竹笋在林中发出清脆的响声,一片片绿色的竹叶包裹着竹笋。 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盛开,荷叶翠绿如钱。我坐在岸边,看着眼前的美景,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池塘的美丽景色。首句“藕根迸水青钱小,竹箨铿林绿襁斑”,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初夏时节荷花盛开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赏析。“堰根晴雪渐鳞鳞,一席乌篷恰泛春”意思是:堰根上晴朗的雪花渐渐融化成水珠,一叶扁舟正划过春天的江面。“寄语新城老司寇,未劳骑马过新津”是说:请告诉新城的老太守,不要骑马经过新的渡口。这一句的意思是诗人劝太守不要骑马过江。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写景时,抓住了“晴”、“鳞鳞”“春”等词,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答案】
注释:微风轻拂,船桨声如五两轻击;江面宽广,波纹如縠纹般平缓。 宿鸟惊起时,勿惊动它们,让它们随浪载着美酒继续前行。 赏析:这是一幅春色盎然的江边景色,诗人用轻风、细浪和水鸟等元素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船上的诗人,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江景,一边举杯畅饮,尽情享受着这份宁静和美好。同时,他也不忘提醒那些惊扰了他的鸟儿,让他们能继续自由地飞翔。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东长安门望月 长安门角月微澜,行近天街驻马看。 碧瓦澄澄青桂老,广寒应是不胜寒。 译文: 长安城的城门边上,明亮的月光轻轻荡漾。我靠近繁华的街道,停马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古老的城墙上,碧瓦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透。桂花树经过一夜的风霜,显得更加苍老。广寒宫中的人,在这样的夜晚必定感到难以忍受的寒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长安城的一个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洒在城墙上和地面上的景象。通过观察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