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印愚
诗句:来时湖水向江流,归棹江湖欲漫洲。 译文:我来的时候,湖水向着江流淌去,我回去的船只在江湖上游荡。 关键词解释: - 来时:指的是作者前来兰溪之时。 - 湖水向江流:描绘了兰溪与江河相连的景象。 - 归棹江湖欲漫洲:表达了作者离开兰溪后,船只在江湖中悠然荡漾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兰溪与江水相连的美景和作者在兰溪的生活状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下面是逐句解释: 1. 官局归迟市已灯,柳风堤路石登登。 - 官局指的是官府或官场,归迟是指归来晚了。市已灯意味着城市里的灯火已经点亮。柳风堤路指在湖边的柳树下吹拂着微风的小路上。石登登表示石头上的声音,可能是走路时踩在石头上发出的声音。 2. 月钩好在西南角,斜上湖楼第二层。 - 月钩指的是月亮的形状,像弯钩一样挂在天空中
【注释】 天街、御街;苑墙西、宫墙。 【赏析】 这首诗写春天里御街上的雪景与风筝。诗中以“待茁”二字起笔,形象逼真地刻画出柳树的生机勃勃。后两句,则以纸鸢比春风,以簇起的纸鸢为春风吹拂的象征。这两句诗写得新颖生动,富有生活气息,是此诗的精华。前两句描写了御街上的雪景,后两句描绘出了放风筝的情景。 “天街雪净路无泥,待茁河桥柳万稊。” ——御街上的积雪融化,道路平坦洁净,等待生长的河岸边柳树
诗句及翻译: 梁子湖壖雨乍晴,金牛南港挂帆行。新添野渡三篙涨,渐喜中流一叶轻。 赏析: 这首《棹歌三首》通过描绘诗人在湖边赏雨后初霁的场景和航行过程中的愉悦心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闲适态度。诗中的“梁子湖壖”指的是湖边的地带,“雨乍晴”则形容刚刚停歇的雨水,为景色增添了几分清新脱俗。接着,“金牛南港”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景点,诗人在此挂帆行舟,象征着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注释】 风雨:风雨交加,天气阴沉。 潇潇:雨声。柴门:用木做成的简陋门。 薄暮:傍晚。溪童:打鱼的孩子。白足:指脚上沾满污泥。 取鱼:捉鱼。踏水:涉水而行。篱根:篱笆旁边。 【赏析】 这首诗描写秋日黄昏时农村生活的一个场景。前两句写风雨中柴门紧闭,只有池上的荷花在风雨中喧嚷;后两句写傍晚时分,溪边小路上有两个孩子赤脚涉水,一边走一边捉鱼,来到篱笆旁边。全诗从风雨、池塘、溪边小路、篱笆旁到捉鱼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及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仔细阅读全诗,结合诗句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理解诗意。然后根据自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赏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1)“坡老”是诗人自指,点出作诗的缘由,抒发感慨。“常州”指作者曾居住过的地方。“名园”指有名的园林,也指美好的环境。“乔木”指高大的树木。“澹清晖”指淡雅清丽的风韵。
我无法直接输出诗句,但可以提供诗句的释义、译文以及相关的赏析。请见下述内容: 诗句原文及翻译: 我家江渎池边水,每爱名从北宋传。 却怪放翁当日句,满街丹荔不论钱。 关键词注释及赏析: - 江渎池边水: 江渎池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是古代的一处著名景点,此句可能表达了诗人对江渎池美景的喜爱。 - 名从北宋传: 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
【注释】 芹泉驿:指四川成都北门外的石桥,因杜甫有“蜀江春水碧于天,腊月溪流独不寒”之句而名。岩间:山岩间的佛龛。龛,佛像的供奉处。倚:依靠。高寒:高耸入云。嘉陵江:即锦江,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流贯成都市区、温江、郫县等地,至乐山市流出川境。好山水:《华阳国志·蜀都赋》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别为郫江,又东北别为温水,又东南别为雒水。其中川江七百里;汶江九百里。”锦江即其中之一
诗句如下: 为客戎州啖荔支,江陵闰月熟应迟。 译文: 作为客人在戎州品尝荔枝,江陵的荔枝在闰月成熟,应该晚一些。 关键词解释: - 为客:作为客人。 - 戎州:古代地名,今属四川省成都市。 - 啖:吃。 - 江陵:今属湖北省荆州市。 - 闰月:农历月份的一种,指农历年中插入一个或几个月份的日期。 - 熟:成熟、新鲜。 - 应迟:应该晚。 赏析:
荔支,是荔枝的别名。唐代诗人宋之问因居岭南被贬为泷州参军,在《渡汉江》诗中有“岭外音书断,经冬复不还。欲凭江水流,上到江陵关”句。这首诗就是写他谪居岭南期间所品尝荔枝的。 雪瓤:指荔枝果肉像雪一样白,晶莹透亮。晶白:指晶莹洁白。壳朱殷:指荔枝外壳呈朱红色。殷,深红色。离枝趁新摘:趁着新鲜刚摘下来。色香味:指荔枝果肉的颜色、味道和香气。不负香山:指荔枝不辜负作者对它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