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瓤晶白壳朱殷,醴酪形容尚等闲。
恰好离枝趁新摘,色香味不负香山。
荔支,是荔枝的别名。唐代诗人宋之问因居岭南被贬为泷州参军,在《渡汉江》诗中有“岭外音书断,经冬复不还。欲凭江水流,上到江陵关”句。这首诗就是写他谪居岭南期间所品尝荔枝的。
雪瓤:指荔枝果肉像雪一样白,晶莹透亮。晶白:指晶莹洁白。壳朱殷:指荔枝外壳呈朱红色。殷,深红色。离枝趁新摘:趁着新鲜刚摘下来。色香味:指荔枝果肉的颜色、味道和香气。不负香山:指荔枝不辜负作者对它的期望,也比喻自己没有辜负朝廷的厚望。
赏析:
首句中的“雪瓤”二字,用得极好,既形象地描绘了荔枝果肉晶莹如雪,又巧妙地以“雪”字作喻,暗含了荔枝的鲜红如火,色彩对比鲜明。次句中的“醴酪形容尚等闲”则从味觉方面描写荔枝的美味,用比兴手法,把“醴酪”与“荔枝”相提并论:“醴”,甜酒,即今之醪糟;“酪”,牛奶。这两句诗一正一反,相映成趣。
第三句中“恰逢”二字,表明作者正好碰上荔枝成熟的季节,可以尽情品尝,而“恰好”二字则表明这种幸运是多么难得。“趁”字则写出了诗人急于品尝的心情。第四句中“色香味”三字,概括了荔枝的外形美、色泽美、口感美、气味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之情。最后一句中“不负香山”四字,则是诗人自谦的说法,意思是说荔枝虽好,但是比不上作者所期望的朝廷对自己的期望和厚爱,也暗讽朝廷对自己的冷落和打击。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