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鹄哀鸣感稻粱,凤毛高举豹深藏。
迟回自失因时旨,留滞终迷所向方。
柳下和光宁降辱,云间高论且开张。
嘤声伐木诗人意,垂听和平谂报章。
黄鹄
黄鹄哀鸣感稻粱,凤毛高举豹深藏。
迟回自失因时旨,留滞终迷所向方。
柳下和光宁降辱,云间高论且开张。
嘤声伐木诗人意,垂听和平谂报章。
译文
黄鹄哀鸣,感慨稻梁的养育之恩;
凤凰般高飞,却隐藏在豹子般的深处。
徘徊不决,是因为时运未到;
滞留不前,是因为方向不明。
柳下荫凉并不卑躬屈膝,云上高谈更显豪情。
黄鹄发出悠扬之声,如同诗人吟咏,
倾听着和谐安宁的消息,心中默默祈祷。
注释
- 黄鹄:一种大型水鸟,通常指代诗人或志士。
- 黄鹄哀鸣感稻粱:黄鹄哀叹对稻粱的依赖,暗示着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 凤毛高举豹深藏:凤凰羽毛高贵,豹子潜伏隐秘,暗喻有才华的人应低调行事,不张扬。
- 迟回自失因时旨:徘徊不决,是因为时运未到;
- 留滞终迷所向方:滞留不前,是因为方向不明。
- 柳下和光宁降辱:柳树下荫凉之地并非卑躬屈膝,而是保持自己的尊严;
- 云间高论且开张:云上高谈论事可以自由发挥,不受拘束。
- 嘤声伐木诗人意:黄鹄发出的声音如同诗人吟咏,表达出内心的感慨和期待;
- 垂听和平谂报章:聆听着和谐安宁的消息,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世界和平。
赏析
这首诗以黄鹄为象征,通过对其生活经历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批判。诗中描绘了黄鹄对稻梁的依赖、对时机的把握以及在困境中的徘徊与挣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于才华与命运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唐代诗歌创作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