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说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碎捣霜藤月下砧:“碎捣”表示捣碎的动作,“霜藤”指霜打过的藤蔓,“月下砧”则指的是在月光下敲打砧石的声音,这里用来描绘一个夜晚的场景。 - 清泉泻出簟纹匀:这里的“清泉”指的是清澈的泉水,“泻出簟纹匀”形容泉水从竹席上流过,留下了均匀的痕迹。 - 老翁采药归来晚:描述了一位年迈的翁者(或称为老翁)回家采药的情景,“归来晚”表达了他的归来时间较晚。 -
晚行 晚行疏松间,遥见青烟处。 群牧下山迟,斜阳半芳树。 孤云驾回飙,介水横不渡。 倾意望幽人,待月同归步。 译文: 在傍晚时分,我独自行走在稀疏的树林中,远远地看见炊烟袅袅升起。 一群牛羊缓缓下山,只有夕阳洒在半边的芳树上。 孤独的云朵被狂风卷起,小河横在前方,无法渡过。 我怀着深情望着隐逸之人,等待月光一起回家。 注释: 1. 晚行:晚上行走。 2. 疏松间:稀疏的树林间。 3.
食梅 儿时摘青梅,叶底寻弹丸。 所恨襟袖窄,不惮颊舌穿。 我年不自觉,以我齿尚完。 尝新试一荐,喉棘眉先攒。 岂味不悦口,岂老难强餐。 人生煎百忧,算梅未为酸。 注释: 1. 儿时摘青梅:回忆起年轻时采摘青梅的趣事。 2. 叶底寻弹丸:在树叶的缝隙中寻找弹丸的情景。 3. 所恨襟袖窄:由于衣服狭小,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 4. 不惮颊舌穿:不怕脸颊被咬破或舌头被啃破。 5. 我年不自觉
【注释】 山束:山势束聚。素湍:白色急流。羊裘:用羊毛制成的皮衣。尽:尽数。暮云:傍晚的云雾。早知:当初就该知道。钩饵:钓取鱼用的线和诱饵。虚设:空有其名。多却:多余,多余一竿。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垂钓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山束江流起素湍,羊裘立尽暮云寒。”意思是说,山峦像屏障似的束拢着江流,白练般的水流从高处奔腾而下,在山脚下汇成一片素白色的急流,水气蒸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闺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冬事侵寻浑未知,隔邻听得理寒衣。 - “冬事”指的是冬天的事情,这里指代冬季的寒冷天气。 - “侵寻”意为逐渐逼近或逐渐显现。 - “浑未知”表示对冬季寒冷尚未完全意识到。 - “隔邻”意味着邻居。 - “听得”表明通过听到的声音知道。 - “理寒衣”即准备过冬的衣物。 2. 惊心步出庭西曲,日影斜斜木叶飞。 -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闺中女子深夜弹瑟的情景。她正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突然想到了塞下的新曲,于是开始弹奏起来。 "密幄香烧锦瑟横":描绘了一幅女子在家中的画面。密幄是指紧闭的帷幕,香燃烧着,锦瑟横放在桌上。这里的"锦瑟"是一种古代的弦乐器,常被用来弹奏优美的乐曲。 "佳人半醉觉寒轻":描绘了女子饮酒后的状态。她喝得微醺,感觉身体温暖,但内心却有些寂寞。这里的"寒轻"可能指的是酒精带来的暂时的温暖感
【注释】 ①“冻项”三句:形容雪下得很大,把脖子都冻得收缩了。 ②“冷于”二句:意思是说,初下的雪比中午的还要凉,但到傍晚又暖和了。 ③“树重”二句:因为树枝太重而折断。 ④“拟借”二句:打算骑着驴到溪边去赏雪。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雪景的诗。首联写雪势之大、之厚;颔联写雪的冷与晚的暖;颈联写风的强劲使树枝折;尾联写诗人骑马赏雪的愿望。全诗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幅雪后山村图。 此诗以写景为主
注释: 安石岭:山名,位于中国江西省。 茅屋鸡声勘夜分:指在夜晚听到茅屋里传来的鸡叫声,时间已经过了深夜。 杖藜挑月带馀醺:拄着藜杖(一种手杖)挑着月亮,带着酒意。 不知身在孤峰顶,回首人家尽白云:不知道我已经到了山顶,回头看去,只见山下的人家全都被白云所覆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安石岭时所作。诗的首句“茅屋鸡声勘夜分”,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在深山的茅屋里,传来鸡鸣的声音
注释: 晚春:晚春时节,即暮春之时。 白头何计是生涯:白发的人,该如何度过这漫长的一生呢? 日日樽前卧落花:每天都躺在酒杯旁边看着落花。 绿满池塘无一梦:池塘里长满了绿色的植物,但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如同一个空壳,无法完成自己的梦想。 夜来风雨过谁家:夜晚的风雨声中,不知道会吹过哪家的门户。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自身的情感为出发点,通过对暮春时节自然景色的描绘
注释: 雨后凉风稍晚又放晴,小窗人我同享秋清。月光洒落蛛网上,误将疏帘当作水晶挂。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和景象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首句“雨放凉飙晚复晴”,描绘了秋雨后的天气变化,傍晚时分天空再次放晴,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次句“小窗人亦共秋清”,描述了诗人与小窗内的人们共同感受着秋天的清爽和宁静。这里的“秋清”不仅指秋天的景色,还暗含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