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亦之
```宋 林亦之 相送长江风浪轻,尉仙真自好心情。 四更明月宿何处,鱼骨山前第一程。 ```译文: 江上风平浪静,送别的人心情都很好。 夜深人静,四更时分,我在哪里住宿?在鱼骨山前面。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林亦之所作《同范长官郑主簿送战船至盐屿江上奉酬应尉》的首句。全诗通过对江上景象、人物情感和时间背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边送别画卷。 诗的前两句“相送长江风浪轻,尉仙真自好心情
好好轻衫清昼便,短锄欲乞此来田。 只应荷蒉无青发,且谩春风二十年。 诗句释义 1. 好好:形容心情愉悦,感觉良好。 2. 轻衫:穿着轻便的衣服。 3. 清昼便:在美好的早晨。 4. 短锄:短柄的农具。 5. 欲乞此来田:想要到田间劳作。 6. 只应荷蒉无青发:应该像庄子那样保持自然状态。 7. 二十年:二十年的时光。 8. 赏析:诗中的“好好轻衫”描绘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舒适的生活条件
范公诞辰之日,我即兴作诗为邑中大夫祝寿,并邀请采风者。 锦楼之上,尚未响起寿曲的悠扬,先让我聆听江边老妇人的吟哦。 只愿年年岁岁,这位官长都能够平安顺遂,如同他在任上一样好。 注释: 1. 范公:指范仲淹(989-1052),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历任多职,以清廉闻名。 2. 弥诞之辰:指范公诞日或其生日。 3. 闾巷语:乡里百姓的语言或民间俗语。 4. 邑大夫:地方官员。 5. 采风者
题长乐县灵峰寺望日亭云母江边有草亭,分明见得日头生。 一村篱落更何处,此已无天只水声。 注释:1. 云母:一种矿物,呈白色透明,质地细腻坚硬,可入药,也可雕刻作工艺品等。 2. 草亭:指草屋,简陋的茅草或木头搭建的小屋。 3. 分明:清楚地、明白地。 4. 篱落:篱笆。 赏析:这是诗人游览灵峰寺望日亭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云母江边有草亭”,交代了地点和时间,也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
林井伯母生日口占: 林家母亲像我家,一再拜饮一杯酒。 最好每年都过生日,碧兰花菊同盛开。 注释: - 林井伯母:即作者的舅妈。 - 此母如吾母:此母(林井伯母)就像我的母亲一样。 - 再:再一次。 - 一卮复一卮:指一再拜饮。卮,古代一种盛酒器。 - 碧兰黄菊:这里代指各种花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贺诗,表达了对舅妈林井伯母的生日祝福。诗中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赞美了舅妈与自己母亲的相似之处
注释:这首诗是方朔为老侍郎祝寿时所写。“麻姑来降紫云香”意指麻姑降临,带来了紫云般的香气。“寿杯今日逢长至”意指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他与老侍郎共同举杯庆祝。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老侍郎的敬爱之情和对其长寿的美好祝愿。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深厚的情感。同时,诗的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延庆写真赞二首是宋代诗人林亦之的作品,通过其对秋雨和秋山夜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禅意与哲理的画面。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1. 诗句解读: - 秋雨秋山夜:这句描述的是一幅秋雨连绵、山景宁静的画面。秋雨为山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而夜晚则让这份静谧更加深邃。 - 纵纵自横横:这里的“纵”与“横”可能指的是山体在风中的形态,即随风摇摆,既有纵有横,形成一种动静结合的美。 - 平生无罪过
邻母悲歌长短声,客窗闻此梦魂惊。 新乡谁共鸡豚社,先世由来香火情。 薤曲纵教如宋玉,里丧终是愧陈平。 伤心起望秋云乱,愁断千山几日程。 诗词逐句释义 邻母悲歌长短声,客窗闻此梦魂惊。 - 邻母悲歌:描述了邻居母亲悲伤地唱歌,声音长短不一。 - 梦魂惊:表达了听到这悲伤的歌声后,诗人感到自己的梦境也因此而变得惊慌失措。 新乡谁共鸡豚社,先世由来香火情。 - 新乡谁共
续梦中所见两句 林亦之《续梦中所见两句》解析 1. 诗句原文 长剑歌明月,吴门一夜过。 红楼何处是,为说马阑坡。 2. 译文注释 - 长剑:指手中所持的长剑。 - 歌明月:以歌声唱诵明月之美。 - 吴门:古时苏州的别称,此处指苏州城。 - 一夜过:形容时间短暂。 - 红楼:代指繁华的楼阁或城市。 - 马阑坡:描绘一处山丘或山坡的景色。 3. 赏析 - 此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
【注释】 记九月二十五夜梦中作:写于九月二十五日的夜晚,梦中所作。 药圃幽人径:在药圃里(即隐士居处)有一条小径。 桃源:传说中理想境界名,在今湖南常德市西。后用以指称世外桃源。 处士:隐居不仕的人。 岁时:指时令和岁月。 屡改:多次改变。 踪迹:指行踪和足迹。 尚如初:仍然像从前一样。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九月初五夜梦中所作。“记”字一落笔,便点明这是一首记梦之作。全诗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