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亦之
【解析】 此诗为诗人初至石门时所写。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 “叫破残花深处眠,麦斜岩下毕逋前。”首句点明时令,次句写石门的景物。石门在湖南常德市西南二十里,有石壁千仞,山势雄伟。“招”字点出题干中的“招”字。“残花”指落花,这里代指杜鹃。“深处眠”指杜鹃鸟在岩石上栖息、鸣叫。“麦斜岩下毕逋前”指诗人来到石门,看到杜鹃鸟栖息在岩石下。“毕逋”即毕逋鸟,又名布谷鸟、杜鹃鸟,春末夏初时叫声特别哀怨
【注释】 少美,即戴少游。洛、襄阳,均为古地名。 【赏析】 《题少游遗像》是宋代词人戴复古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抒情的方式写对友人的缅怀。全诗语言清丽自然,意境幽深哀婉,感情真挚,风格清新淡雅。 首联“一声哀管水边闻,忽忆秋风留月轩”,起笔就写听到哀乐,引起联想。“哀管”指哀乐之声,是古代丧葬时的哀音。“水边闻”说明诗人在江边。听到哀乐声后,诗人便回忆起往昔与友人在秋风中一起留在月下的那所轩
稚春母郑氏挽词 他谁天外哭声长,有客归程何太忙。 同爨情亲如五服,升堂义重比诸郎。 昔人浇薤蒸梨事,即我浮家泛宅傍。 叹息白头陶母意,中秋三日转凄凉。 注释: 他谁:谁?是谁? 天外哭声长:天空中传来的长哭声,表示哀悼。 同爨:共同生活。爨,古代一种烹饪器具。 五服:指丧服,古代丧礼上的一种规定。 升堂义重比诸郎:比喻你(指诗人)对母亲的恩情如同儿子对父亲的尊敬。 昔人:古人,指陶渊明。
黄司业挽词 未作鹏飞万里程,一时英俊已铮铮。 只应傲雪凌云气,合得惊天动地名。 明月酒杯如李白,暮年官职似阳城。 秋风癸亥古祠下,多少行人泪眼盈。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司业生前的辉煌与不幸遭遇,表达了对逝者无尽的怀念和哀伤。首句“未作鹏飞万里程”,意指黄司业生前未曾有过大展宏图的壮举,却已在众人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接着,“一时英俊已铮铮”则突出其非凡才华与品德
注释:住山头想变白,为何如此不正经。却讨厌旧时的脸,用丹青换掉模子。 赏析:诗人对画工的技艺表示不满,认为他们只注重表面功夫而忽视内在美,甚至用假面取代了真实的面孔,这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讽刺和批判
诗句原文: 扶羸十日候行期,瓜叶初生荷满池。 别袖难禁须进酒,离情未足更题诗。 飞鸾渡口还家后,老鼠梯前到阙时。 士论民谣如缴日,甘泉直上岂容迟。 注释: 1. 扶羸(péi luó):扶羸十天,指作者在等待出行的日子里身体虚弱。 2. 瓜叶:一种植物的叶子,通常用于制作容器或食品,这里可能用来描述荷花。 3. 荷满池:荷花长得很好,荷叶覆盖了整个池塘。 4. 别袖:别离时的衣袖。 5. 进酒
暂还网山井伯以诗送别次韵 暂著芒鞋归故丘,新诗吟罢恍如秋。 麦堆去后惟君胜,荔子红时送客愁。 好句合教吾北面,生年长恨海东头。 如今别袂应须惜,一日能留便少留。 注释: - 暂著芒鞋归故丘:暂时脱下鞋子回到故乡的山坡上。 - 新诗吟罢恍如秋:新作的诗歌吟诵完毕,感觉好像秋天一样。 - 麦堆去后惟君胜:麦田已经收割之后,只有你比往年更加出色。 - 荔子红时送客愁:荔枝红了的时候
晴春相见未多时,忽叹霜芜雪屋非。 僵瑟楼前方悼往,吹箫台下竟同归。 注释:春天的时候我们见面的时间不多,忽然感叹这已经是冬天了,我们的居所已经变得荒凉如同冬日的荒草和积雪一样。 读书历历向秋树,织锦悠悠空晓机。 注释:我读书的场景历历在目,就像秋天的树林中的景象一样;而我的织锦技艺却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只能空对着晨光发呆。 须信人间伉俪重,生年死日不相违。 注释:我深信人间的感情是珍贵的
注释: 橘林霜后欲寒天,多记陶家作客年。 碧水青山如昨日,白云红旐是新阡。 鸤鸠七子母恩重,寡鹄孤巢妇德贤。 最苦哀箫老松下,漫漫瞿麦雪平田。 译文: 橘林霜后欲寒天,多记陶家作客年。 碧水青山如昨日,白云红旐是新阡。 鸤鸠七子母恩重,寡鹄孤巢妇德贤。 最苦哀箫老松下,漫漫瞿麦雪平田。 赏析: 这首诗以陶潜的《归园田居》为蓝本,抒发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全诗通过对陶渊明田园生活的描绘
【诗句释义】 秋试罢重九过沧峡:秋天考试结束后,我再次经过那片沧溪谷。 野阔村归如暮鸦,路沿溪曲似春蛇:荒野广阔,村落归来,像黄昏时回巢的乌鸦;路沿着溪流弯曲延伸,如同春天蠕动的蛇。 不谙水土愁多病,忽听乡谈喜近家:不了解当地气候和环境,感到身体不适,心情抑郁;忽然听到家乡口音,感到欣喜。 一带青山将屋绕,数行绿竹倚门斜:一排山峦环绕着小屋,几条翠绿的竹子靠在门边。 年年逆旅逢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