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
注释: 雁群又向南飞去,远离故乡的亲人音信稀少。东风吹动着你的梦去远方,见到你时,只见到你清秀的容貌。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忆伯氏”,指怀念故人。“三首”即《咏怀》之三,是作者在长安所作。此篇与《咏怀》八首中的其他两首同为伤时之作,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前两首抒发的是忧国之情,而第三首则抒发的是思归之情。 开头两句写景抒情,点出题旨,渲染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又见雁南飞”
注释1:夜坐寄友人兼以自警 注释2:春愁:指春天的忧愁。 注释3:抱衾(qīn):抱着被子取暖。 注释4:沉(chén)沉沉:形容雨声很大。 注释5:风流:这里指春天的风光。 注释6:欲:想。会:遇见,相会。东风面:指春风拂面。 注释7:趁:趁着。 注释8:取径深绿未深:意思是要趁着春天里小路两旁还没有长满绿叶的时候。 赏析: 《夜坐寄友人兼以自警》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选项分析赏析,此题中,“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是答题的关键。 【答案】 (1)春天的暮日,暖洋洋地映照着桃李花乱落于溪边。(2)露气沾湿了白山巅的草木,青翠人家掩映其中。(3)微醺之际,坐在溪西的石上,欣赏眼前景物之美。(4)思绪飘渺,动人心魄
挽孙奇父 英雄割据裔,少年事豪俊。 名胜翻然交,仁义以身徇。 南州作吏师,西洛陪先进。 情高尚礼乐,代季见戎陈。 王师频溃遁,我愤婴疾疢。 草庐卧江汉,僚幕资才俊。 昭昭心自知,蹇蹇步不迅。 乘风忽远去,炎岭善持慎。 先君有愿怀,丈人践忠信。 相从寓衡山,时许窥墙仞。 胸中学海深,舌本词源浚。 老矣犹诗书,饥来只薇菣。 马革誓裹尸,气凛如秦蔺。 无力献庙堂,使得致忠荩。 据古论孔周,及今佐尧舜。
忆伯氏三首其一 雁南飞,远行人未归,西风吹白发,肌瘦不胜衣。 注释详解: “又见雁南飞”:描述再次见到大雁向南飞翔的景象,可能象征着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远行人未归”:指出去的人还没有回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或亲人长时间未归的遗憾和担忧。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孤独感。通过雁南飞和西风吹动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苍凉和无力感
注释:只有五峰山居于第五,山前尽是宰相的宅院。 赏析:此诗写山居胜景。首句点题,二、三两句描绘了一幅五峰山居图:在山中居处的有五位官员;而山前则是宰相们的府第。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词,却能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注释】 一点银蟾 :月亮。 银蟾:明月。 碧空:青天白云。 千载 :一千年。 城廓 :城墙。 玲珑 :明丽、清秀,这里指月色。 回首 :回顾。 昔日遨游处:过去游览的地方。 管:比喻竹筒。 中:内、里。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于熙宁九年(1076)任参知政事时写的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咏一轮圆月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全诗构思精巧,意境幽美,想象丰富而富有诗意。 首句“一点银蟾在碧空”,写天上的月亮
来时见花开,去时见花落。 【注释】:我来时见到花儿开放,我走后看到花儿凋谢。 【赏析】:这是一首即景小诗。诗人在途中偶遇盛开的鲜花,便停下脚步欣赏、吟咏起来,但随即又匆匆离去,没有时间去品味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刻。这首诗是写景兼抒情的小品,以花开花落为线索,写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受。 花落花开一任风,吾生处处皆真乐。 【注释】:花儿开败了,随着风自然地飘落到地;人世间万事万物都像花那样有生有灭
注释: 天道吟:指《天道》一诗。 一气安然不强为:意谓顺应自然规律,不要勉强为之。 大强先去少强随:意谓先做大的事情,后做小的事情,先做重要的事情,后做次要的事情。 本来把定真消息:意谓本来就能把握真实的消息。 不是迂愚却是谁:意谓如果不是愚蠢无知的人,又是什么?即“我”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天道》一诗的注解,诗人在注解中表达了自己的哲学观和人生观。他认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要勉强为之
五峰亭 在山中凿出一座小亭,四周开凿出一片池塘。池塘里放养着鲤鱼,随着风烟的流动而游动。 松树和竹子长得很茂盛,绿色的树叶在阳光下显得十分清新。菱角和莲花也相继开放,呈现出美丽的颜色。 山中的风烟让人感觉到一种清远的感觉,景色非常壮丽。气象给人以高寒的感觉,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这里的景色令人陶醉,使人舍不得离开。相比之下,其他的地方就显得有些贫乏了。 神岳的精灵在此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