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燮
《园蔬六首》是宋代诗人袁燮的作品,其中第六首的原文如下: 良朋过我食无鱼,茅屋相寻只茹蔬。莫道藜羹滋味薄,要知瓜祭必齐如。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词进行赏析: 从诗歌的结构上来看,此诗共六句,每句都围绕“园蔬”这个主题展开。第一句“良朋过我食无鱼,茅屋相寻只茹蔬”描绘出了一种生活场景,好友来访却只能吃蔬菜,展现了作者的贫寒和生活的艰辛;第二句“莫道藜羹滋味薄
以下是对《山居》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 诗句:舍北巑岏万叠青,门前列岫巧相迎。天公有意怜寒士,锡与公侯百雉城。 - 译文:在屋北有高耸入云的山峰,层层叠叠的山峦如绿色波浪般展开,家门前排列着奇峻的山峰,仿佛是大自然巧手所为。上天似乎特别偏爱那些寒门读书人,赐给他们一座宏伟的公侯之城,让这些寒门读书人得以安居乐业。 赏析
逐句释义及注释: 1. 谁将名字强称扬:这句表达了一种对名声的轻蔑或讽刺。这里的“强称扬”意味着不正当地宣扬,暗指某人不应因外貌或表面特征而被过分重视或赞扬。 - 赏析:诗人可能对那些只注重外表或表象的人或事物持有批评态度,认为真正的价值应该基于内在品质和实质内容。 2. 弱质区区敢傲霜:这里的“弱质”指的是脆弱的身体或能力,而“区区”则表示有限。整句话的意思是尽管条件不足,却敢于挑战逆境
白菘肥脆真佳品,紫芥蒙茸亦可人。 环舍满畦多且旨,寒儒专享未为贫。 注释:白菘指的是白色的大白菜,肥脆的口感确实很美味,可以作为上等的食材。紫芥指的是紫色的芥菜,它虽然略显粗糙,但同样可以食用。环舍是指周围环绕着房屋的地方,满畦则意味着田地里种植了很多蔬菜。旨意表示这些蔬菜的味道和品质都很高,令人满意。专享表示这些优质的蔬菜只被一些学者享用,而不是普通人所能拥有的。 赏析
注释: 荤膻屏去忽三年,筋力扶持老尚坚。 所养固知先大体,人生何苦嗜肥鲜。 译文: 三年来,我将荤腥都屏除在外,虽然身体衰老但筋骨依然坚实。 我深知养花的人应该知道以大义为重,而不是追求美味。 人生何必非要追求肥美的菜肴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园子里种植蔬菜时所写,表达了他对素食生活的热爱和对荤食的排斥。他认为,虽然人们追求美食无可厚非,但是过于追求肥美的菜肴就会让人失去生活的乐趣。因此
【注释】 黄叶:落叶,指秋天。 纷:繁多。 膏:油脂。 反:同“返”。 膏收:油脂凝结。 岁成功:岁末丰收。 索寞:冷落,寂寞。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初秋时节登高远望时即景感怀所作。首句写黄叶纷纷舞劲风,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萧疏的秋色图,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二句写岁末丰收之喜。三、四句抒发感慨之意。诗人由眼前的秋景生发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注释】 攀援:指藤萝植物缠绕于其它物体上。扳援:攀缘、攀援。女萝:一种蔓生植物。红英:指凌霄花,又名木香花。侵寻:不久。云霄:天空。 【赏析】 这首诗是写凌霄花的。诗中用“攀援”一词,生动地写出了凌霄花依附在别的植物上的特点。“女萝”是指藤萝。凌霄花与女萝都是攀附类植物,所以作者说它们攀援有女萝。“红英亦复蔓高柯”,意思是说凌霄花也像女萝一样攀援在大树或架上
【解析】 “山中”的意思是:山里。 第一句译文:“山中古树挺拔,奇石峥嵘,泉水潺潺,清流细语,一草一木都是自然之趣。” 注释:①古松(指参天古树):苍劲挺拔的松树;②奇石:奇异的石头。 第二句译文:“小小的茅庵只有一两间,却显得别有洞天。” 注释:①小小茅庵(指简陋的草庐):简陋的茅草房屋。 第三四句译文:“山林僻处,我自知难适应尘世喧嚣,所以暂且偷得片刻闲暇,以寻得心灵的慰藉。” 注释
壶中老子兴不浅,丰颊樽前胜玉梅。 注释:诗人自称壶中仙,兴致勃勃地写诗,就像在美酒的滋润下,脸颊红润,胜过了盛开的梅花。 肯为莼羹下犀箸,聊凭催促好诗来。 注释:我甘愿把美味的莼菜汤和珍贵的犀牛角筷子一起用来品尝,就是为了催促你赶快写出好的诗句来。 赏析: 首联两句,“久不见竹堂高篇辄以湘笋索之两诗继至因用其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迫切的渴望。诗人久未见好友,便以湘笋作诗
【注释】 园蔬:指在园林里种植的蔬菜。闾阖:古代王宫的大门,此处指帝王的宫门或官署的门禁。排:献,进献。 【赏析】 《题画》是一首写景诗。首句以深林为背景,点明“十月”时令;次句写寒霜满地,味觉转长,突出了“清”的特点;第三句写甘腴之菜,拟排进献。全诗用笔简练,意境优美,给人以清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