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燮
【注释】 又二首:指《咏水浮莲》和《咏旱莲》两首诗。又,通“豫”。豫,同“预”,事先、预先的意思。 东湖: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因位于长江之滨而得名。 豁然:开阔开朗的样子。 功利溥:泛指恩惠广大。溥,广泛的意思。 荫民田:给百姓种地遮荫。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两种莲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 第一句:“平生酷爱水浮天,每到东湖意豁然。”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对水莲有着特别的钟爱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技巧以及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澄泓万顷浸冰轮,千尺惊看玉塔新”,这两句写湖面之宽阔,水色之美,诗人站在湖边远望东湖。“澄泓万顷”,是说湖水辽阔浩茫,一望无际;“浸冰轮”形容湖水清澈见底,如同映着月亮一般。“千尺惊看”是说从远处看湖中的塔楼,十分高耸。“玉塔新”
望东湖五首 五十颓然一秃翁,湖山清兴渺无穷。 翠峦如黛映波心,轻舟泛影掠云间。 扁舟欲学鸱夷子,未有平吴霸越功。 注释:袁燮在这首诗中描述了他作为一位年纪较大的人,眺望东湖时的心情和景象。他感到自己的心境像湖山一样清远,没有尽头。他想象自己乘坐一叶扁舟,想要学习古代的商末贤人伊尹或战国时期的政治家范蠡,希望能够效仿他们的成就。然而,他也感叹自己还没有完成这样的伟业。 赏析
【注释】: 湖山秀美冠东南,况此山椒枕碧潭。 眼界宽平无限景,个中好处不容参。 【赏析】: 《游灵山二首》是南宋诗人陈宓创作的组诗作品。此组诗共二首,每首都以“游”字为题,表达了诗人对灵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并借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第一首写灵山的自然风光,第二首写灵山的名胜古迹。 第一首:“湖山秀美冠东南,况此山椒枕碧潭。”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灵山的景色秀美,在江南诸山中独占鳌头
【注释】 1.望东湖:指在西湖上眺望东面。 2.金波:指湖上的波光,泛指湖水。 3.心:比喻自己的内心。 4.小舟荡漾金波里:形容小船在金色的波光中飘荡。 5.陡觉广寒宫殿深:突然觉得月亮下的广寒宫非常深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西湖上眺望东面时的即兴之作。首句“天上金波印水心”形象地描绘出湖水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犹如天上的金光映照在湖面上一般
注释: 世上的功名地位暂且放下不谈吧,我的内心中有许多微茫的忧虑和期待,需要深深地思考。 清澈的水光和皎洁的月光让我的精神焕发,让我的心情愉快,使我的胸怀始终如同现在这样开朗舒畅。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内心世界的诗作。首句“世上功名姑置之”,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与超然。他并不追求那些世俗的认可与荣耀,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感悟之中。 第二句“微茫心事要深思”
【注释】 几处:几处地方。成巨浸:形成巨大的池塘。传闻:传说,据说。昔日:过去,以前。尽良田:全部变成了良田。兴除:兴办水利,开发农田。宁无策:难道没有好的办法吗?忍把膏腴久弃捐:忍心将肥沃的土地长期抛弃不用。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通过写水塘、良田和农田水利,抒发了对古代水利工程的赞美。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感情真挚深沉,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 “几处汪汪成巨浸,传闻昔日尽良田
【注释】 宿霭:隔夜的云气。收:散去。晚风:傍晚的风。衣裘:指披在身上的外衣。渔舠:小船。万斛愁:形容愁思很多。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雨夜泛舟东湖,触景生情,愁绪满怀。 首句“宿霭埋山不肯收”,写诗人泛舟东湖时,天幕上的乌云还没有散去。“不”是不肯的意思,这里指天色还暗着。第二句“晚风吹雨湿衣裘”,写诗人披着外衣,站在船头,被晚风一吹,又下起雨来了,衣服都湿透了。第三句“渔舠一叶烟波里”
【注释】: ①畴昔:从前。蔼:和顺、美好的样子。循良:守法而善政,这里指为官清正廉明。②今兹:今年。典:掌管。浩穰:繁盛。③挚:忠诚。苍鹰:比喻正直的人。非:不。效:仿效。嘉祥:吉祥的征兆。④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评价。 【赏析】: 《赠京尹八首》,是一首赠给地方长官的诗。诗中赞扬了地方长官治理政务的能力以及他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注释: 灵山是何人的题作呢?自古以来就以“灵秀之境”著称,不可轻易刊印。 想要了解这声音不是偶然得来的,请试着在高处凭栏而立。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灵山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艺术的独特见解。 首句“何人题作一灵山”,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是谁将灵山题作了一灵山?这个问题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接下来,诗人回答了这个疑问:“千古佳名不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