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岩
注释: 茗地源 - 茗,茶。地源,这里指茶园的源头。 暖风吹长紫芽茎,人向山头就水烹。- 温暖的春风吹拂着茶树,长出了紫色的芽和嫩茎。人们来到山顶,用山上的泉水烹煮茶叶。 陆羽傥曾经此地,谷帘安得擅佳名。- 如果陆羽(唐朝的茶学家)曾到过这个地方,那么这里的“谷帘”为何能获得“佳名”(美誉)呢
【注释】 半霄亭:在山东济南。此亭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明代名将戚继光的别墅之一。“烟际”即云雾之上。晴岚:指晴朗的山岚。“云衢”,云雾之上的通路。白榆:一种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登临济南半霄亭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渴望为朝廷效力、驰骋疆场的豪迈情怀。全诗四句,每句五言。前两句写登览之景;后两句抒怀抱之情。 首句写景,以拟人手法写山岚。 次句写景,写诗人站在亭上仰望天边,只见云雾缥缈
【诗句释义】 簇簇青莲:指莲花。青莲,即莲花。 满意开:满足地开放。 老僧夸:对和尚的夸赞。 旧栽培:过去曾栽培过。 尘埃不涅:莲花心性不受世俗污染。 花心性:指花的心,即花蕊。 净客:佛教语。指修行人。这里指莲花的修行者。原从净土来:原来出自于净土。 【译文】 簇簇青莲满意开,老和尚赞美过去的栽培。 尘埃不能玷污花心的纯洁,修行人原本就来自净土。 【赏析】
注释: 84个台阶的山头石,500多年地藏坟。 风吹动塔铃在天上说话,人们都向梦中听见。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地藏塔和地藏坟的诗。首句“八十四级山头石,五百馀年地藏坟。”描述了地藏塔的高度以及它所在的地点。第二句“风撼塔铃天半语,众人都向梦中闻。”则描绘了风吹动塔铃发出的声音,如同在天空中说话,而人们则纷纷入梦聆听。整首诗通过对地藏塔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地藏佛的敬仰和对佛法的尊崇
这首诗由四个句子组成。首先,“笑指亭”是诗的标题,也暗示了诗的主题。接着,“多少人间狭路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暗示了人生的艰难和曲折。然后,“山川还是旧山川”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最后,“淡然忘笑兼忘指,嘿嘿嘿真成第一禅”则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他认为在面对困难时应该保持冷静,忘却一切杂念,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
【注释】 匝径茸茸菜甲青:环绕的小路,草丛茂密,绿草如茵。 透池艳艳藕花明:透过池塘的荷花开得鲜艳美丽。 四方衲子寻幽践:四面八方来寻找清幽之地的人。 多少空山振锡声:有多少僧人在空山中敲着木鱼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到化城寺游览后写的一篇游记。诗人首先描述了自己进入寺庙后所见之景,接着描写了自己在寺庙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理解诗歌的内容是答题的关键,考生在解答时需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来分析,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如“终不卸”、“将分理”等,同时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典故,比如“金甲”指代的是将军,“分理”是指治理国家,“忧”是指忧虑。本句译文:将军的战甲终究不能卸下,将要分理国政而感到忧虑。赏析:此诗为《咏史》组诗中的第三首,诗人以汉宣帝刘询为对象,赞颂他的雄才大略,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隐居不惠不夷间,拜爵山中驿使还。 身远觚棱几千里,少微星影堕空山。
灯影昏昏枕半攲,此清原自少人知。 水声到夜浑如雨,睡思过于听雨时。
拂壁留诗墨尚鲜,如今屈指五年前。 直须强健常来此,到老宁消几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