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蔚
【注释】 青山:指山峦。双夹:两山相向,夹住一条溪水。绿筱(xiǎo):一种植物名,即筱竹。人家:指渡口旁的村落。不相识:不相识的人。啼鸟:指山中的鸣禽。 【赏析】 此诗写景抒情,情寓景中,借山光水色抒写作者内心的感慨与向往。开头两句写山青水秀,风景如画;中间两句写诗人置身其中,感受着自然之美,然而又因“溪山不相识”而生出孤独之感;最后两句写诗人被山中啼鸟所感动,对它们投以关爱的目光。
【注释】 逊敏:指谦逊、敏捷;工夫:功夫,本领;偏:不全面。两端:指人的左右手。韦弦:韦(古琴名),弦(琴的弦)。比喻左右两手协调配合。允怀:指宽宏的胸怀;固:固然。常存养:常常涵养培养。明善:明白善良的道理。合在先:放在首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徐子融唱和之作。前两句写自己的谦虚、敏捷、善于左右逢源的本领;后两句写自己宽厚待人,并认为“明白善良的道理”应当放在首位。全诗语言平实
【注释】: 寄题俞伯南所居毅斋:寄赠给俞伯南的居住的书房。 器重或可胜:你(我)对您的重视或者尊敬,可能能够达到一定的程度。 道远畴能至:路途遥远(意味着距离远),谁能够到达(指到达的人)? 勉效既竭回:尽力效仿,已经用尽了全部的能力。 羞称愿息赐:惭愧地请求赐予。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这首诗向俞伯南表达了自己对俞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俞的深厚感情
注释: 饱食无馀事,逍遥散步行。 清晖人不见,鸥鹭自相迎。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第一句“饱食无馀事,逍遥散步行”描绘了诗人饱食之后无所事事,悠闲地漫步的情景。这里的“饱食”指的是诗人已经吃饱了食物,无需再进食;“馀事”则是指其他的事情或责任。而“逍遥”则是形容诗人的心情轻松自在,没有任何束缚。所以整句的意思是说,当诗人吃完饭后,他感到心情愉快
注释:读书要深入钻研,理解精微和粗浅,始终贯通。 卓尔颜渊有真见,分明来自博文中。 赏析:这是一首咏读书的诗,诗人以“颜渊”自喻,表达出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他赞美颜渊的学识,认为他的学识来自于广泛的阅读和学习。他认为,只有广泛阅读,才能获得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注释】 绿阴:树阴,指竹林。今有入檐枝:现在也有枝叶伸展到了屋檐下。开窗:打开窗户。 【赏析】 这是一组咏物诗,以竹为题,借物寄情。《新唐书·艺文志》载:“(孟)郊作《游仙诗》,张说和之为《灵诗》,各传于世。郊尝从东都还,遇病而卒。”《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五十首,其中五绝十二首,即此六首。 “绿阴初散地”是第一首,写新居的竹林,表现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注释】 寄题俞伯南所居野处:寄托诗题,俞伯南的住宅在野外。野处:野外的住所。 岩筑无外求:岩石上建造没有向外寻求。 莘耕有馀乐:在田野上耕作很快乐。 既为尧舜民:已经做了尧舜那样的圣明君主。 自抱羲农朴:自己保持着尧舜那样的朴实。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俞伯南隐居的野处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俞伯南归隐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第一句“岩筑无外求”,意思是说俞伯南的住宅是在岩石之上建造的
注释: 玉山:代称高洁的人格。朱文龙,字子美,宋代诗人。 林野二处:即上句“幽真”,指山林隐居之地。赵昌甫,名汝愚,北宋诗人。德夫,名程颢,北宋哲学家。 幽真:指林野隐居之地。 抱幽真,怀抱着隐居的志向。 幽真,隐士所居之处。幽深、清雅、宁静、远离尘嚣。 偏适林野趣,偏宜林间野地的情趣。 偏:特指。适:适宜。 要之等喧寂,关键在于寻找喧闹与平静之间的平衡。 要之,关键。之:主语代词。要:重要。之
【注释】 ①希贤:指希贤堂。唐白居易《寄题裴晋公花园》诗:“裴侯园内花千树,不似裴家贵与贱。” ②陵:山名。在今河南省禹县西南,为太行八陉之一。 ③学山:比喻学问高深的人。 ④学海:比喻学问广博的人。 ⑤尹重:字子贞,唐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曾任宰相,以刚直著称。贵:显贵。 ⑥颜乐:指颜真卿,字复真,唐郓州范城(今山东曲阜)人。开元年间进士及第,天宝中官至吏部尚书。誓改:誓死不改。
新居六咏·竹林隐居 清沟几曲知,花落流红锦。 注释:清幽的沟渠,曲折婉转,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花瓣纷纷落下,如同红色的锦绣,美丽而动人。无需浮华的酒杯,自然自有清欢。 赏析:这首《新居六咏·竹林隐居》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处幽静的竹林居所,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中“清沟几曲知”,形象地勾勒出居所周边环境的宁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