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佃
诗句如下:一别勾芒仅岁馀,不知今度老颜无。 译文:自从上一次相见已经过了一年多,不知道现在的年龄有没有变化。 关键词:勾芒、岁月、变化 赏析:陆佃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用“勾芒”指代时间,暗示着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已是一年过去。诗人通过“一别”二字,表达了与过去的分别,而“仅岁馀”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时光流逝的感觉。最后一句,他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年龄变化的好奇和忧虑
【解析】 题干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给出译文、注释。首先读懂全诗内容,抓住关键词“病目”“五朵”“二篇”,然后逐句作答即可。 【答案】 第一首 (1) 和毅夫:指诗人自己(作者)。 战:指抗御外敌入侵的战事,也可理解为与敌人战斗。 第二首 (1) 曾许:曾经许诺。 花含笑:比喻有才学之人。 树合欢:即“结欢”,比喻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首 (1) 五朵:指五种花卉,也借指多种美好事物。 春色寄
依韵和毅夫即事五首其五 谢安携妓清游,玉莹金尊十指柔。 桃自三千年结子,鳌于六万岁更休。猿啼谩想黄牛峡,凤去空传白鹭洲。我若他年封万户,祇来穰下作穰侯。 此诗出自宋代诗人陆佃的《依韵和毅夫即事五首·其五》,全诗如下: 谢安携妓是清游,玉莹金樽十指柔。 桃自三千年结子,鳌于六万岁更休。 猿啼谩想黄牛峡,凤去空传白鹭洲。 我若他年封万户,祇来穰下作穰侯。 注释与赏析: - 第一句
这首诗是苏轼对朋友遗赠橘子树的答谢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以下是逐句解释: 1. 平生希慕范莱芜,耻把耕耘一问奴。 “平生”指的是他一生的愿望或追求,“希慕”表示仰慕,“范莱芜”是指历史上的范仲淹,他曾在岳阳楼赋词《渔家傲·秋思》,因此被后人称为“范文正”。诗人说自己一生都仰慕他,但又不愿意像别人那样去耕种田地,而是希望有人能帮他实现这个愿望
第一首: 曾因书史剪繁芜,更与花王置木奴。 注释:我曾在书卷中剪掉繁杂芜杂的文字,又把花王种成木制的小玩物。 赏析: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他通过剪除烦琐的书卷,种植美丽的花木,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追求。 第二首: 蓝旧出师青万顷,竹新齐母绿千株。 注释:曾经在战场上驰骋的将领,用青布裹头指挥战斗;如今新栽竹子,绿荫覆盖着一片土地。 赏析
十年京洛从宸游,得郡终难绕指柔。 庐舍昔希三肯顾,亭台今负四宜休。 何人正在芙蓉岛,有客空吟杜若洲。 为问西街孔君子,设监那得似诸侯。 诗句翻译及注释: 十年京洛从宸游,得郡终难绕指柔。 - 十年京洛: 形容长时间在京都生活和工作。 - 从宸游: 跟随皇帝出行或参与宫廷的活动。 - 得郡: 获得官职或领地,这里指得到一个地方长官的身份。 - 终难绕指柔: 难以摆脱其柔软的特质
诗句释义与赏析 解析陆佃《答张朝奉四首·其二》中诗句含义及情感表达 1. 诗句原文解读 - 谁将两制比三衙,千骑犹如布素家。 - 何日龙巾容吐酒,而今纱帽自煎茶。 - 十年胶柱空调瑟,三月羹梅始见花。 - 醉里不知身在此,梦魂犹傍御袍纱。 2. 诗句翻译 - 谁将两制比三衙,千骑犹如布素家。 译文:谁能将两制的高位比作三衙的高位,千骑如同布和素一样整齐。 - 何日龙巾容吐酒,而今纱帽自煎茶。
却笑元宵是夜游,金针穿石彩丝柔。 萱堂帐幄闲仍出,幕府文书了即休。 顾我宝珠连合浦,爱君仙果满瀛洲。 谁知并辔聊同俗,拜后如今有鲁侯。 诗句释义 1. “却笑元宵是夜游”:元宵节夜晚的灯会,通常热闹非凡,而作者在此却表示嘲笑,可能是因为觉得节日的气氛过于喧闹或不符合自己的心境。 2. “金针穿石彩丝柔”:通过使用“金针穿石”、“彩丝”这样的词汇,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灯火辉煌的景象
依韵和毅夫百花洲新桥 宋诗鉴赏与赏析 1. 诗文原文 省中何必就尚书,且向新桥一振裾。 娇女顷嫌撑小艇,偏亲今喜度安舆。 假饶跨鲤终难学,除却垂虹尽不如。 从此使衙乌亦好,岂无遗爱在胥馀。 2. 注释与译文 省中:指朝廷或官府内部。 尚书:此处可能指官职,但具体所指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新桥:指百花洲上的一座桥梁。 振裾:整理衣服,比喻态度庄重或者有礼貌的样子。 娇女:年轻美丽的女子。
答毅夫遗橘株之什三首·其一 亭榭新修道不芜,丰年焉用橘千奴。 请教青帝留三月,拟就嫦娥乞一株。 答毅夫遗橘株之什三首·其二 种玉水田飞白鹭,泳珠风槛对沈凫。 便难图画犹争看,定是京西一路无。 注释: - 亭榭新修:修建了亭台楼阁 - 道不芜:道路平坦整洁 - 丰年焉用橘千奴:丰收的年份哪里需要那么多橘子呢? - 请教青帝:向神灵请求 - 留三月:希望神灵延长三月时间 - 拟就嫦娥乞一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