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玉
诗句原文: 漱玉鸣珠七里滩,到今犹照客星寒。 卢奴有水徒千顷,未得高贤一瞬看。 译文与注释: 1. 诗意解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七里滩的美景中感受到的历史沉淀与现实感慨。七里滩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背景吸引着游客,而这里的宁静与孤独则让诗人联想到古代隐逸高士的生活方式。 2. 历史背景:七里滩,又名七里濑,是位于浙江桐庐县的一处古迹。据传说,这里曾是东汉隐士严光垂钓的地方
宿普光寺 无端未得归林下,又向南方拥使麾: 没有原因不能回归山林之下,又向南边拥着使君的旌旗。 夜宿禅关更萧洒,一轩寒月照清池: 夜晚在寺庙的门口住宿更加潇洒,一轮冷清的月亮照在池塘上。 注释: 1. 无端(wú duān):没有原因,无缘无故;不自得其乐、不乐意、不高兴的意思。 2. 使麾(shǐ huī):古代指挥军队用的旗帜。 3. 禅关:禅宗寺院的大门。 4. 轩:窗户或窗子,也指代车辆
【注】五云溪:即五云山,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南。 醉归:酒醉归来。 庭院夕阳中:庭院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宁静。 五云溪上翁:指诗人自己的形象。五云:这里指五色云。 赏析: 首联写诗人每日酒醉后回家的景象。“日日”两字,点明时间之长,可见其嗜酒的程度;“醉归”二字又为全诗定调,表明诗人的生活状态是放纵、无拘的。此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意。诗人每日醉酒归来,说明他已将酒视为生活的一部分
【注释】 苏小小墓: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墓园。苏小小,南朝齐东昏侯宠幸的舞妓,后成为歌楼名妓,以“西泠八绝”之一著称。 去不还:即“去而不复还”。 空标遗冢:空留一座坟墓。 家何在:家在何处。 回首:回头看。 临平隔断山:指临平山上的山峰被云雾遮挡,看不见了。 【译文】 苏小小的墓已不在人间,只剩下一座空坟,让人感叹她的仙踪已远去。 我站在钱塘门下,思念着苏小小的家
之官新定寓兴三首 溪山千古绝浮埃,时拂朝衣上钓台。 却恐被它渔父笑,糟醨不啜又闲来。 注释: 溪山:指山水景色。时拂朝衣:时而拂去身上的尘埃。朝衣:早晨穿的衣服。 钩台:钓鱼台的别称。 糟醨:酒渣,比喻无用之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到任后的生活状态。他欣赏着山水间的美景,时常在朝衣上拂去尘埃,以保持清爽和整洁。然而,他也害怕那些渔夫们嘲笑他的这种生活态度
注释:腊雪常闻百厉销,今年腊日雪飘飘。山公预喜明年熟,擘画开春买酒瓢。 腊月的雪常听说百厉县消融,但今年的腊月却有雪花飘落。山公(陶弘景)预计明年会丰收,所以现在就要开始计划,购买酒壶。 赏析: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在腊月里见到雪花飘落的景象,便联想到了“山公”对来年丰收的期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又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期许
注释: 港口渡:在港口渡过河流。港口,指渡口或码头,是船只停靠的地方。 三月悲风瑟瑟寒,小船舟楫渡溪难。三月的悲凉之风,吹得人感觉寒冷;小船在溪水中行驶艰难。这里表达了诗人在春天时感受到的凄凉和孤独。 日高待得过岸去,回首修篁千万竿。等到太阳升高,终于能够到达彼岸;回头望去,只见两岸生长着无数修长的竹子,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描绘了诗人在渡口等待的情景和两岸竹林的美丽景色。 译文:
逐句释义与注释 1. 庙中桐叶手中文:这一句描绘了作者在祠堂内,手中抚摸着桐树的叶子,仿佛是在诵读或书写。桐叶可能是指桐木制成的文房四宝之一的纸,而“文”字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文字、文章等抽象概念。 2. 闲读高碑拂素尘:这里的“高碑”指的是祠堂中的石碑,而“素尘”则形容石碑上的灰尘被轻轻拂去,显得干净无尘。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阅读或触摸这些碑文时的心情和场景,可能是在思考历史或文化的意义。 3.
饭芝川村舍 嫩苗苒苒头角秀,柔桑袅袅阴影轻。 茆檐饭起上马去,一声雨后黄鹂鸣。 译文: 嫩绿的苗儿在春风中茁壮成长,展现出独特的美丽;柔和的桑叶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为村庄增添了一抹宁静的色彩。 早晨,我推开茅草屋的门,准备开始一天的生活;然而,一阵春雨过后,一只黄鹂欢快地歌唱着,打破了宁静的空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乡村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田园风光
【注释】 主人:这里指诗人自己。谢池:即谢惠连之池,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郊。 西风:指秋风。摇落:凋零。 憔悴:形容人因忧愁而身体瘦弱或面色不好。 【赏析】 这是一首寄赠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秋,作者当时任江州司马,时值晚秋,故有“后池荷”之称。 第一首写新近才归的客人,他依然保持着清香,给新居增添了一份生机。第二首是写给友人的信,劝朋友不要去摘掉池边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