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协
【注释】 高义从来盖里闾:指陈升卿高尚的品德。 枌榆社底得新居:在村社中新建的居所。枌榆,树木。社,乡社。 萱堂:母亲的卧室。 秀骨:指女子美丽端庄的仪容。 清才:指有才能、智慧。 天产宝芝彰瑞应:天赐灵芝显示吉祥。 地灵妙相纪生初:地气神奇,预示了生命的起始。 调元手:调和天地阴阳的人(道家称能调和阴阳的人为“真人”)。 万卷书:《旧唐书·陆象先传》说象先“读书数万卷”
以下是对《和俞几先喜雨二首 其二》逐句的解读: 1. 自嗤宦况局寒蝉:诗人在官场上的境遇如同寒冷中的蝉,形容自己的处境艰难。 2. 已觉归心决大川:诗人已经感受到了归隐的决心,如同大河决堤一般不可阻挡。 3. 勿使山灵长谢客:不要让山林之神因您的离去而长久地感激您。 4. 幸馀溪友旧忘年:幸运的是,还有像溪边的老朋友一样,能忘记年龄,相互理解。 5. 无心欲羡千钟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寄淮阳韩郎中》,全诗如下: 偶随舶趠上淮州,忽见霜凝尚此留。 屡指云天谈故国,几从烟水理归舟。 自知客子惊残岁,赖有斯人破旅愁。 他日西窗剪银烛,巴山却话梦中游。 注释: 1. 偶随舶趠上淮州:偶尔随着船只行驶到了淮州。 2. 忽见霜凝尚此留:突然看到霜冻凝结在这个地方,好像还在停留。 3. 屡指云天谈故国:多次指向天空谈论故乡。 4. 几从烟水理归舟
【注释】壶矢:指武器,这里泛指军队。新油幕:新涂的军用帐篷。春芜:春草。画戟:古代兵器。凝清香:指香气。候亭:瞭望敌营的哨所。闲夜柝:夜晚不敲更鼓。归袖著天香:指衣袖上沾有香气。天香:指香气。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王炎弼赴山阳守时的情景。诗人在诗中以“壶矢”、“画戟”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战场画面,而“候亭”、“归袖著天香”则表达了诗人对王炎弼的关切和祝福。 首句“壶矢新油幕,春芜旧战场
这首诗是诗人沈正卿在一次梅花盛开时所作,他以梅花为题,写下了这首七言古诗。 首句“恰占春工一倍奇”,意为梅花在春天的景色中独树一帜,非常独特和奇特。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表达了他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 次句“休言造化总无私”,意为大自然的造化似乎没有偏私,让万物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魅力。诗人用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自然的赞美。 第三句“香罗剪透因稠叠”
注释: 1. 绝爱泓然一鉴渟:对清澈的泉水,我无比喜爱,就像看一面镜子。 2. 肯教尘土犯清泠:怎么让尘埃玷污这清凉的水呢? 3. 祇缘较德先生似:只因你像道德高尚的人。 4. 不为争名陆羽经:不为了争夺名利而写《茶经》。 5.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清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他称赞泉水像镜子一样清澈,没有一丝杂质。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不愿被世俗污染,只愿保持内心的纯净,不被名利所动。这种对清洁
诗句:东阁如公不挽留,又飘征袖入西州。 译文:东阁的张公您没有挽留我,我的衣袖又被风吹拂着飞向西边的州城。 赏析: 在宋朝诗人曾协的《送张忠州使君八兄二首 其二》中,这两句诗“东阁如公不挽留,又飘征袖入西州”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的无奈和不舍之情。这里的“东阁”,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点或者是指代一种情境,而“张公”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者上级官员。整句诗通过“不挽留”和“征袖”这两个意象
【注释】 1. 幼年耆(qí)旧识东床:年纪轻轻就与名流交好。东床,指东汉时陈蕃的女婿董蕃,因居处近于东厢,故称“东床”。这里指早年结识了有学问的人。 2. 壮岁名喧翰墨场:壮岁时名声很大,经常出入文士雅集之地。 3. 老去里闾推闻望:年老后被邻里乡亲推重。 4. 向来士子诵文章:以前那些读书人常常背诵他的诗文。 5. 芊绵宿草悲春尽:《楚辞·招隐士》中有这样的句子:“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诗句释义与译文 寒食雨霁 - 解释:寒食节过后,天气放晴。 - 译文:寒食节过后,天气晴朗。 乱云将雨趁狂风,扫溉氛埃瞬息中。 - 解释:混乱的云朵仿佛是故意在利用狂风来增加降雨的效果。 - 译文:混乱的云朵仿佛是故意在利用狂风来增加降雨的效果。 指点山川开净绿,按行花草失攲红。 - 解释:山脉和河流在雨后展现出清晰而生机勃勃的绿色。 - 译文
【解析】 此诗首联点明送向兄赴维扬任职的缘由;颔联用典,说明向兄此次去任是“固应”,并非偶然;颈联写向兄赴任之事,暗含向兄此行必能建功立业之意。尾联点出诗人对此次分忧重任的感慨。 全诗结构严谨,脉络清晰,首联交代送别的缘由,中间两联叙及向兄赴任,尾联表达对这次重任的感概。全诗用语典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答案】 译文:大父曾任刺史官,固应陈迹尚依然。 邦人却怪家风在,故老今推宅相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