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的解释: 1. 瘦藤惭愧肯相携,不怕微茫雪意低。 - "瘦藤":形容藤蔓瘦弱的样子。 - "惭愧":此处可能是指自嘲或者谦虚的表达,表示自己与藤蔓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 "肯相携":愿意与它一起前行。 - "不怕微茫雪意低":即使天气寒冷,也不怕,因为雪花虽然飘落,但不高。 2. 晚照荒荒迷远岫,湿云漠漠度前溪。 - "晚照":傍晚时的阳光。 -
注释: 开始看见红紫花朵已经盛开在花枝上,突然春天的光景一半已经消失。 最是那幽静的窗户里传来断魂的声音,杜鹃鸟啼叫月亮从山腰飞过。 赏析: “始看红紫上花稍”一句,写诗人刚刚发现春意已盎然于花枝之间,然而转眼间春天已大半逝去,春光易逝。“倏忽”一词,更增添了时光流转、岁月无情之意。这一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和时间的双重变化,使得整句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强烈的对比效果
【注释】: 1. 一雨及时晴又佳,江村农父话喧哗。 2. 旋炊麦饭非常饱,笑指苗田不用车。 3. 有眼何曾识朝市,逢人只喜话桑麻。 4. 此间剩有渔樵地,容我旁边著一家。 【译文】: 一场春雨过后,天气变得非常好,农民在村庄里交谈着。他们正在煮着麦饭,吃饱了之后便指着田野说不需要车耕。他们没有见过朝廷上的人,但见到人都非常高兴,只是谈论庄稼和树木。这里还有一片可以钓鱼和砍柴的地方
病中和蔡坚老 老去光阴苦不多,孰堪疾病数驱磨。 也知溪上春光好,奈尔床头药裹何。 日永茶瓯频索唤,睡馀诗眼旋揩摩。 客来怕说人间话,古井须知已不波。 注释: - 老去光阴苦不多:形容时间流逝得很快,人到老年时光已经不多。 - 孰堪疾病数驱磨:谁能忍受疾病的折磨呢? - 也知溪上春光好:也知道溪边春天的风光很好。 - 奈尔床头药裹何:但是床头的药有什么用呢? - 日永茶瓯频索唤:太阳落山了
春晴 帘幕低垂清昼长,弄晴梅柳拂邻墙。 春光泼眼何明媚,幽鸟窥人自发扬。 觅句忍饥贫亦乐,钞书得味老何伤。 舍南舍北无人到,闭閤时焚一炷香。 注释: - 春晴:春天的天气晴朗。 - 帘幕低垂清昼长:窗帘低垂,阳光洒满整个房间,白天很长。 - 弄晴梅柳拂邻墙:趁着晴天,我欣赏着梅花和柳树,它们轻轻地拂过旁边的墙。 - 春光泼眼何明媚:春天的阳光洒在眼睛上,是如此明亮和灿烂。 - 幽鸟窥人自发扬
【注释】 迎春:迎接春天。寒色愈严凝:形容冬天的气候越来越寒冷。小阁:指内室的小屋。炉:取暖用的小炉,残:剩。冰:比喻温度很低。寂寞:孤单。黄昏:日落后的傍晚。吊影:形容无依无靠,孤独可怜。短檠灯:即短烛灯,古代的一种灯具,用来点灯照明。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雪夜中的所见所感。首句“迎春寒色愈严凝”描绘了初冬严寒的景象,突出了天气之冷,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次句“小阁炉残冷欲冰”
【注】: 老来何物是生涯,一榻翛然亦自佳。睡里山禽弄霜晓,梦回明月上梅花。 颇知常侍嫌乌布,未羡先生坐绛纱。最爱洒窗风雪夜,道人施法复何加。 注释: ①翛然,形容闲适自在的样子。 ②常侍,指唐玄宗时高力士。 ③乌布,指道士所穿的黑色布衣。 ④先生,对道士的尊称。 ⑤洒窗,指雪花飘落窗户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纸帐”为题,写的是一个僧人在大雪天中独自清修的生活情景。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饰
【注释】 入眼:眼前所见。篱落:指篱笆,这里泛指简陋的房屋。蔌蔌:形容风声、雪声等细碎的声音。飘香雪:指梅花开放时,雪花飘落在梅树上,发出阵阵清香。短笛:指笛声悠扬。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梅花盛开的季节,独居幽居,触景生情,感慨万千。首联点出“梅”字,写出了梅花开放的盛状;颔联以花喻人,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因思乡而愁苦的心情;颈联用典,化用《诗经》中的句子,表现自己孤独凄凉的处境
【注释】 1. 鸠鸣桑树雨还来:鸠在桑树上鸣叫,说明雨水即将来临。 2. 且得农夫笑口开:虽然农民辛苦劳作,但是看到丰收的希望后就会开心。 3. 田畴多再植:田地中的作物多次种植,但仍然能够生长出来。 4. 定须天气作重梅:必须等到天气回暖后才能盛开。 5. 江鱼欲买全无镪:想要购买整条的江鱼,但是没有钱。 6. 社酒堪篘旋泼醅:可以酿造社酒,但是酒已经喝掉了一部分。 7. 更遣儿童炊麦饭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全诗共八句,前两句写范至能到访时的情景;三四句写范至能的为人和其诗歌的特点;四五句写范至能与自己交谈的内容;最后两句写诗人想见范至能的心情。此诗以“得此吾惭上大夫”为题,是说范至能在学问、道德方面都很高,而自己感到惭愧。范至能来到自己的住所,两人畅谈起来,他谈到了新诗的写作特点,又谈到了自己与友人之间的交往。诗人对范至能非常钦佩,所以想要与他相会,并希望在船上边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