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七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第一句: - “丈亭亭前暂舣舟”:在丈亭亭前的江边停下了小船,准备稍作停留。 - “丈亭”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景点名,这里用来象征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 “舣舟”意味着停船,准备过夜。 第二句: - “寒涛拍岸江烟收”:寒冷的波浪拍打着岸边,江面上的雾气渐渐散去。 - “寒涛”和“江烟收”描绘了一个天气寒冷、景色萧瑟的画面。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藜杖扶人趁雪干” - 注释:藜杖,是一种用藜草制成的手杖。 - 译文:我拄着藜杖,帮助自己走过积雪。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冬日中行走,需要借助杖来辅助行走的情景。 2. “玉虹倒影落前滩” - 注释:玉虹,形容水面上的冰晶或雪光反射如彩虹。 - 译文:冰面上的彩虹倒映在前方的河滩上。 - 赏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冬季景象,冰面的光彩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美。
【注释】 喜儿辈归宁:高兴孩子们回来,准备过年。 凛凛:寒威欲挟绵:形容冬天的寒冷,如寒风凛冽,冷得仿佛能夹住棉被一样。 棱棱病骨只欣眠:形容病痛难耐,只想好好休息一下。 灯花璀璨人归后:形容家人回来时,家里一片热闹景象,灯火辉煌。 云色苍茫雪作天:形容天空中云朵飘渺,大雪纷飞的景象。 百岁光阴宁有几:意思是说人的一生能有多长时间,又有几个呢? 四时饮啄且随缘:意思是说无论春夏秋冬,都要顺其自然
闻范至能丐祠二首其一 自是清都紫府人,偶来应见宰官身。诸公有类随阳雁,此老方为透网鳞。环辙已偿行去脚,拥书更结未来因。石湖虽有闲风月,谁许深偿寂寞滨。 注释: 自是清都紫府人,偶尔来访朝廷官员的身份。诸公与范至能相似,如随行的大雁。此老正为逃脱困境,像鱼从网中逃脱。环辙已偿还行去之脚,拥书更加结未来之因。石湖虽有许多闲情逸致的风月,谁能真正补偿这寂寞滨。 赏析:
注释:在九日重阳佳节,我吟诵着诗词,唯恐辜负了美好的时光,不惧攀登的劳累。 眼前满眼都是淡淡的秋色,长笺到手犹如璀璨的明珠。 兴致来了不觉风吹帽,喝醉酒后何愁衣服湿透。 要和蓝田玉比作好作品,笑中带着黄菊香气回家。 赏析:诗人借登高赏菊来抒发自己对国事的忧虑之情,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充满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十年梦不到丘壑,清坐喜看寒瘦姿。 - 十年梦不到丘壑:指长时间未能实现心中理想的境界或追求,这里用“梦不到”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遥远和遥不可及之感。 - 清坐喜看寒瘦姿:形容在寂静的环境中,诗人因为见到石菖蒲的冷峻与清瘦而喜悦的心情。 2. 玉立一峰森黛色,虬蟠九节漾风漪。 - 玉立一峰森黛色:形容石菖蒲挺拔如玉,山峰般巍峨,且颜色深翠如同山峦的黛色。 -
义上人归自武林戏作四偈江湖十载,尘心已洗 草鞋踏破,只为一梦 百千三昧,终归于静 颐庵之下,拄杖悠然 注释: 1. 十载江湖(江湖指江湖、江湖生活,十年指在江湖中度过的十年之久):在江湖中度过了十年。 2. 此身寄此(身指身体,寄指寄托): 这十年来,我一直在江湖中漂泊,将自己的身心寄托于其中。 3. 足香惯踏软红尘(足指脚,香指香气,软红尘指柔软的红尘,即繁华世界)
【译文】 我这个人,一生的作为,都是为了闲杂技艺;生前要解决恶缘,了结恶因。 我在山中茅屋前约了朋友,坐在山壑中谈论佛理。 【注释】 义:指僧人。武林:地名。在今浙江杭州一带。唐天宝年间,诗人曾居此间。归自武林:从武林回来。戏作四偈:即作四首偈语,这是一首。 伎俩:指技艺。因缘:缘分,因果。把茅约子:以茅为约,指隐居。云壑:山涧。品字柴头:指僧房。说禅:谈佛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萧萧丛薄倚颓垣,颇觉舒春昼喧。 - 萧萧: 指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这里用作拟声词,形容风声。 - 丛薄: 指稀疏的树林或灌木丛。 - 倚颓垣: 靠着破败的墙壁。 - 舒春昼: 春天阳光明媚的时候。 - 颇觉: 觉得,感觉上。 - 舒春昼喧: 感觉到春天的阳光明媚和喧闹。 2. 搜搅枯肠无好语,等闲日影过前轩。 - 搜搅: 比喻内心纷乱,思绪混乱。 - 枯肠: 指干瘪
【注释】 归自:归来。武林:即今浙江省杭县,在钱塘江以西。戏作:玩笑地写。 居然:竟然。 零落:凋零、衰败。 岁寒:指严冬。道义:指节操。唯松竹:只有松柏和竹子。 伴:陪伴。东溪:地名。沙水村:地名。 【赏析】 《义上人归自武林戏作四偈》,全诗共八句,前六句是第一偈,后二句为第四偈。首二句“老去居然懒出门,故乡零落暗消魂”,是说作者年纪已大,本来懒得出门,现在却因为义上人从武林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