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时
《郊行三首》是宋代诗人刘应时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秋日郊外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首句:“茫茫阡陌起黄埃” - 解释:广阔无垠的田间小路开始弥漫着黄色的尘土,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述尘土的扬起,营造出一种秋日特有的萧瑟气氛,同时也暗示了农民们忙碌收割的景象。 - 次句:“喜望片云衔雨来” - 解释
【注释】 小桃:桃花。无力:萎靡不振,没有生气的样子。困东风:被东风所困。似整残妆:像整理好妆容后入睡的样子。睡思浓:睡意很浓。老子:我。愁肠:愁苦的肠子。正如结:就像结了一样。苍苔:青绿色的苔藓。点殷红:涂染成殷红色。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春天的黄昏,桃花在东风中低垂着柔弱的枝梢,像是刚刚睡醒的样子。诗人以“小桃”为主人公,写它的无力、困顿,以及它那浓重的睡意,同时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桃花
注释: 西郊:指农田的西边。穑事:耕种之事。迎秋:迎接秋天的到来。旱魃:传说中导致干旱的怪物。肆凶:肆意作恶。犹未收:还没有被消灭。卷地:翻天覆地。黑风:旋风。雨散:风雨停止。稻花:指稻谷,泛指庄稼。飘荡:随风飘荡。满天浮:天空中到处都是。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农民在秋天到来之际辛勤劳作的情景,以及大自然的变化和农作物的生长状态。首句“西郊穑事欲迎秋”描绘了农民在秋天到来之际
【注】义上人归自武林:指义上人在武林(今杭州)游玩归来。 戏作四偈:即作四首诗。 【赏析】此诗是义上人从武林回来后,诗人为他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义上人的思念和祝愿,也抒发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第一、二句写义上人归自武林的经过,三、四句写诗人对义上人的怀念和祝愿,五、六句抒发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意境清新,感情真挚
注释:年少时胸怀宽广,放眼古今,但凶年乐岁却无心过问。自己年纪老去,多忧国事,来到白水田头询问稻谷的深浅。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比自己的少年时期和晚年的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少日襟怀眇古今,凶年乐岁不关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年轻时胸怀宽广,放眼古今,但却对国家和社会的大事漠不关心。而自怜老去多忧国,白水田头问浅深",则是指自己年纪老去,多忧国事,来到白水田头询问稻谷的深浅
读汉史 彭蠡万顷波,胥江八月涛。 所蓄盖有素,末流故滔滔。 君子贵养源,毋事驾说劳。 汉祖过百人,心动疑贯高。 田孟天下士,其忍负赵敖。 处死且不难,视身如鸿毛。 髡钳吾何畏,义命岂忍逃。 乘舆忽至止,兴运有所遭。 俯首与之语,议论诚英豪。 回视汉廷臣,谁能出尔曹。 即日拜守相,泥涂升九皋。 大闲不可逾,四维在所操。 我观忠义传,荣如华衮褒。 置君如奕棋,百岁犹腥臊。 注释:彭蠡:古代泽薮名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春天的山间行走的情景,他的心情轻松愉快。 译文: 春天的阳光洒满大地,让人心情愉悦。我带着愉悦的心情,随意地登上山去。我似乎能感知造物主的意图,让我在这里悠闲地度过每一天。 注释: - 春光淡心目:春天的阳光柔和,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 乘兴聊跻攀:趁着心情愉快,随意地向上攀登。 - 颇识造物意:似乎能理解大自然的安排和意图。 - 长容我辈闲:允许我这样悠闲自在地生活。 -
西郊三首 薄云斜日媚平川,一老来耕刈后田。向晚归牛寻熟路,摆头昂鼻不须牵。注释:薄云:指天空中飘浮的白云。斜日:指夕阳斜照。媚:形容景色美丽迷人。一老:指一个年迈的老人。来耕:来到田里耕作。刈:割草。后田:后面的田地。向晚:傍晚时分。归牛:归来的牛。熟路:熟悉的道路。摆头昂鼻:牛抬起头,鼻孔张开。不须牵:不需要牵着。赏析:这组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
注释: 谁人跃马出西郊,野水弥弥涨路坳。谁?是谁?在西郊骑马的人。野水弥弥,水漫溢,满路都淹了。 好似吟哦方得句,时时指点举鞭梢。好像刚刚吟咏出了佳句,时不时地举起马鞭来指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郊景色的诗。诗人在西郊骑马,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禁想起了古代的文人骚客们如何吟咏山水,表达他们的情怀和情感。他想象着那些古人是如何挥舞着马鞭,指点江山、抒发壮志豪情的。这首诗通过对西郊景色的描绘
【诗句解释】 紫槿、绿篱:指庭院。紫槿,即木槿,花紫色;绿篱,用竹木等编成围墙。愁意深:心中充满了忧愁。斜阳墟落:夕阳西下,荒村野墅。动秋砧:触动了秋天的捣衣声。笔端有口江湖远:比喻自己的志趣高远,不愿与世俗之人为伍。莫写干时老子心:不要写那些趋炎附势的权贵们的心。 【译文】 紫槿绿篱中,我满怀忧愁,黄昏时分的墟落传来阵阵砧杵声,我不禁感慨万千。我的志向高远,不愿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