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时
【注释】 梅林:梅花树林,指梅花的盛开之地。 藜杖:用藜制作的拐杖,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可入药。 缘溪:沿溪而走。 小桥:石制的过河用的桥。 相招:相互招呼、邀请,此处是说梅花在风中摇曳,好像在招呼人过来欣赏。 惊怪:惊讶、惊奇。 未消:没有完全消融。 【赏析】 《梅林即事四首》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此组诗歌写于作者晚年退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时
梅林即事四首 竹坞松溪雪半埋,兴来无处著吟怀。 茅檐尽出横斜影,寂寞黄昏月上阶。 注释:竹林中的小山坞,松树环绕的溪流边,雪花覆盖着地面,只露出一半,我兴致来了无处可以吟诵我的情怀。茅草屋顶的屋檐全部露出来,横斜的影子映在院子里,显得十分寂寞,黄昏时月亮爬上了台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梅林时的即兴之作。诗题《梅林即事》,即以“梅林”为背景,描写自己隐居山林的生活情景
子规声里正斜阳,风过断桥流水香。 颇怪影侵书带绿,弄晴柳色过邻墙。 诗句翻译与赏析: 诗句解读: 1. 子规声里正斜阳:“子规”即杜鹃鸟,常在黄昏时啼叫。此处诗人通过描写杜鹃鸟的叫声和夕阳西下的景象,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 2. 风过断桥流水香:“断桥”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点,位于水边,此处借以形容风吹过时水面波纹荡漾、花香四溢的美景。 3. 颇怪影侵书带绿:“影”指影子
在古代诗词中,诗人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流露。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梅林即事四首》的诗意: 1. 瘦减腰围尽不妨: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体瘦弱,但依然无惧风雨,不以为忧的情感。 2. 岂堪三篾束枯肠:形容诗人对于束缚思想的无奈,暗示了诗人对于束缚自由的渴望。 3. 自怜尚有风流债: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过去风流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自己风流性格的一种自嘲。 4. 酷爱断桥流水香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分析每句诗的意思,最后结合整首诗的内容进行赏析即可。 本题中,“邂逅相逢不作难”意思是:意外相遇没有为难。“朋旧犹嗟范叔寒”意思是:同辈之人还叹息范蠡(字叔)的贫困。“剪剪秋花多胜韵”意思是:剪剪的秋花多有韵味。“小春天气能来否
【注】 登舆:登上车子。 尚昏昏:还没有睡醒。 斗柄衔山月:北斗星的柄端指向南方,像一把刀,在南方挂着一轮明月(古人认为斗柄指向南方就是白天,所以用“衔”)。 潮半落:潮水的一半退去(潮水涨起来时,人站在海边可以看见一半;潮水退下去时,人只能看见另一半了)。 草虫声:草丛中蟋蟀叫声。 豆花村:豆子花开的村庄。豆花即豆苗上的花,豆苗是嫩绿的,开花时颜色也鲜亮,故名。 【赏析】 《早行》
【赏析】 诗题下有小字“和王元之”,是说这是与王观的《秋日》一首相酬答的诗。 首句“檐前分得小窗明”,写诗人自己开窗所见:窗外,天高气爽,阳光普照,小窗外的景致十分明朗。这两句看似描写室外景色,实为烘托室内环境的清新幽雅。“便觉翛然眼界清”一句,则进一步点染了室内的幽美。一个“便觉”字将诗人的感受表现得非常真切,而“翛然”二字更增添了一种超尘脱俗、悠然自得的情调意趣。 第二句紧承上文
【注释】 入眼:进入眼前。梅林:梅花树林。记旧游:追怀过去的游乐。春风:指春天的气候和景象。篱落:篱笆,指田园风光。断肠:形容极度悲伤。䔩䔩:飘落的花瓣。 【赏析】 这是一首纪事抒情诗。作者通过描写春日的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入眼溪山记旧游,春风篱落只供愁。”这两句是首联,意思是说,眼前的溪山景色让我想起了旧时的游踪。这里的“溪山”指的是自然景物。诗人在春天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风景
诗句如下: 徜徉绿野春波上, 徙倚石楼烟霭间。 只恐苍生待霖雨, 未容谢傅老东山。 注解:在春天的湖面上游荡,漫步在石楼的烟云缭绕之间。 译文: 徜徉绿野春波上, 徒倚石楼烟霭间, 只恐苍生待霖雨, 未容谢傅老东山, 赏析: 这首诗是宋朝刘应时的名篇之一,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首句“徜徉绿野春波上”描绘出一幅春天湖面上的美景,诗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注释】 怀莹:怀念莹上人。 作峭(qiào)寒:指梅花在严冬中开放,给人以峭拔、高峻之感。 幽居:幽静的住处。 补缀:修补。 林塘:林木和塘沼。 可观:值得欣赏。 赏析: 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写诗人思念友人的心情。首句“半路梅花作峭寒”,写诗人到半路时看到路边的梅花开得很茂盛,但梅花的芬芳却让人感到刺骨的寒冷,这既写出了环境的严寒,也写出了诗人内心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第二句“怀人无地著愁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