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时
霞光外亭二首 数椽屹起枕林丘,云叶萧萧万木秋。一缕残红曳微日,渺然天际识归舟。 注释:数间简陋的房舍高高地耸立在山冈上,四周长满了树木,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已经凋落。一片红色的树叶轻轻地飘落在微亮的太阳下,远处依稀可见一条归家的小船。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数椽”点出所要描写的对象,然后以“云叶萧萧万木秋”写其背景,以“一缕残红曳微日”状其形态、动作,以“渺然天际识归舟”写其意境
【解析】 此诗是一首即景小令,写春雨过后的美景。首句“春来九雨一日晴”,写春日久雨后忽晴,春意盎然,生机勃发;第二句“藜杖扶人出户庭”,写诗人拄着藜杖走出家门,去赏春日美景;第三句“柳色肯如衰俗眼,向人还似旧时青”,写柳树的颜色和姿态没有改变,与诗人当年所见的一样。这三句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暗含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慨。 【答案】 译文
《怀怡云平老三首》是明代诗人刘应时的作品,通过描绘晚晴时分的幽静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感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内心世界的抒发。接下来将逐一解读这首诗: 1. 首句释义:“晚阴分暝与幽窗”,指的是傍晚时分,天色渐暗,窗户透进一些微弱的光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2. 次句释义:“心旆摇摇不可降”,这里的“心旆”形象地比喻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如同飘扬的旗帜一样无法平静下来
注释:赵州古佛与我不同时,赖有谢香山的惠水岩新茗慰解我思。 搜搅枯肠无一物,梦回日影上花枝。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赵州古佛的思念,以及对谢香山惠水岩新茗的喜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生活美好的热爱。首联“赵州古佛不同时,赖有斯人慰所思”,以赵州古佛和诗人不同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赵州古佛的仰慕之情。颔联“搜搅枯肠无一物,梦回日影上花枝”,以诗人的内心世界为描写对象
注释:二月的风光渐渐让人感到烦恼,细雨打湿了花朵,花瓣显得湿漉漉。可怜我的眼睛因为疾病而经常感到疲劳和憔悴,只能坐着看着万紫千红的春天。 赏析:这首诗以春日即景为题,抒发了自己因疾病而产生的忧郁之情。首句“二月风光渐恼人”,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的心情。次句“蒙茸细雨湿花唇”,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心情。三、四句“可怜病目长憔悴,坐看纷纷万卉春”
【注释】 1、江湖梦断:指仕途失意,辞官归隐。 2、十年馀:十年多,即十年有余。 3、子虚:指西汉东方朔的《子虚赋》,此用以自比。 4、别来风月:别离之后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罢官归家后所作。首句“江湖梦断”四字,直抒胸臆。诗人一生志业,全赖官场,如今一梦醒来,已过十年有余,仕途坎坷,终至弃官。第二句“尚记寒窗诵子虚”承上启下,回忆往事,感慨良多。“子虚”,典出《战国策》中的一篇
【诗句注释】 柔桑已密吴蚕老,帘幕低垂燕子飞。 柔桑:柔嫩的桑叶,这里指桑树。 石栏:石砌的栏杆。 点笔:用笔画画或写上文字。 海云深重湿山衣:海云浓密厚重,沾湿了山的衣服。 【译文】 柔嫩的桑叶已经茂密,吴地的蚕已经老了,帘幕低垂,燕子在帘幕中飞舞。想象着石栏斜倚,用笔画画或写字,海云浓密厚重,沾湿了山的衣服。 【赏析】 “柔桑已密吴蚕老”,是说桑叶已经长得很茂盛了
【注】水岩:在浙江杭州西湖西南,有水岩石壁。谢香山:即谢灵运的别号。珍丛:指名贵的花木丛生之地。 雨暗水岩春意浓,尚思采采隔珍丛。 雨水昏暗,水岩春意盎然;思念采摘水岩之茶,因隔着珍贵花木丛生之地。 睡魔正压眉楞重,珍重南屏信息通。 我正困倦,被春梦所困;请将南屏寺的密信转达给灵运,让他知道我思念他。 赏析:此诗写诗人对友人谢灵运的思念之情。前两句写自己对谢灵运的怀念之情
曹直夫水石短轴二首 第一首: 清风收敛雨后天晴,山色入画巴中来。 江水上涨淹没岸边沙滩,月湾的渔船被淹没。 第二首: 小舟摇桨荡清波,箬笠青翠遮阳帽。 长在水云间,我与它相伴。 注释:清风、收、霁(jì)、巴山:指四川的大巴山。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景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一首的前两句写天气晴朗后,山色如画般美丽。第三句写江水上涨淹没了沙滩上的渔船
曹直夫水石短轴二首 第一首: 奔流出峡响如雷,笔力浮天亦壮哉。 奔流的江水从峡谷中涌出,声音如同雷霆般响亮,笔力高扬到天空中也很壮观啊! 第二首: 吴蜀兴亡千古恨,白鸥时逐浪花来。 吴国和蜀国的命运兴衰,引发了千古的遗憾。白鸥时而跟随波浪飞来飞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水石短轴》。诗中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