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性
【注释】 巴鼻:即鼻。指天指地,有甚鼻。 目顾四方,不知失利:眼睛望着四周,不知有什么失败的事。 累及后代儿孙,以此递相钝置:连累子孙后代,因此一代传一代。 钝置:放置。 【赏析】 这是一首讽喻诗。诗人通过“指天指地”的夸张手法,揭露了统治者的狂妄自大和骄横跋扈。“有甚巴鼻”,意谓他们自以为了不起,实际上却像鼻子一样可憎。接着以“目顾四方,不知失利”为喻,说明他们目光短浅,看不到自己的失败
偈颂一百零一首 其十一 新梅雪里依稀拆,爱日窗前迤逦长。 漏泄东君好消息,分明遍界不能藏。 但得到家田地稳,更无佛法可商量。 注释: 1. 新梅雪里依稀拆:意思是新梅在雪中依稀开放,就像在雪里慢慢打开一样。 2. 爱日窗前迤逦长:意思是爱阳的窗前柳条长长的。 3. 漏泄东君好消息:意思是泄露出春天到来的消息。东君是春神的称呼。 4. 分明遍界不能藏:意思是到处都能看到,无法隐藏。 5.
【注释】 偈颂:梵语,佛教用语。偈即佛语的节略,颂是赞歌的意思。 电激雷奔:比喻闪电击中雷鸣。 以毒攻毒:用毒来对付毒,指用毒来治毒。 撒土抛沙:抛洒泥土。 拗直作曲:弯曲曲折而作音乐。 控角弓:拉满弓弦。 谁能背手抽金镞:谁能把弓拉开到尽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雷电、暴雨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一气呵成
【注释】 天寒日短:天冷,时间不长。 三平二满:指三个平声字和两个仄声字。 虎咬大虫:比喻有勇无谋或鲁莽的行为。 雄鸡生卵:比喻有勇无谋或鲁莽的行为。 【赏析】 这首诗是说天冷,日子过得不长,所以做事不能急功近利,要稳扎稳打。诗中通过“虎咬大虫,雄鸡生卵”两句,告诫人们不要有勇无谋、鲁莽行事。 这首诗的意境十分优美,语言也很朴实,但含义却很深。它告诉我们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同时
【注释】 偈颂一百零一首其十:此诗首句“言发”意为说话,“非声”即不是声音。第二句“舌头无骨”比喻舌头柔软,没有骨头。 第三句“色前不物”指颜色之前没有物体。狐狸恋窟意指狐狸喜欢栖息在洞穴之中,此处暗喻人贪恋权位和钱财。 【赏析】 此诗以寓言的手法讽刺了那些贪婪权势、沉溺于享乐的人。全诗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的不满和鄙视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沈安齐草庵号常牧 - 注解:沈安齐,人名,可能是一位隐士或者诗人。“草庵”指的是简陋的居所,“号常牧”则可能表明他以放牧为生或喜欢牧羊。 - 译文:沈安齐,他的草舍名叫常牧。 - 赏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超脱。 2. 尚堕功勋不自由 - 注解:堕,放弃;功勋,功绩和荣誉;“不自由”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束缚感。 - 译文:还放弃功名追求自由
【释义】:要进入牛群,还披上水牛皮。全身行走与众不同,拖着犁又牵牛车。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位农夫辛勤耕作的场面。首句“要入牯牛队”,表现了农夫想要加入牛群的愿望;次句“还披水牯皮”,则写出了农夫已经穿上水牛的皮衣,准备跟随牛群行动。第三句“全身行异类”,形象地写出了农夫与牛不同的身份,即作为人耕田,而牛则耕田。末句“拽杷又牵犁”,则描绘出了农夫在田间劳作的场景,既拽着耙子又牵着犁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 行尽迢迢路,无山不是家。 “遥迢迢”,形容道路漫长,路途遥远。诗人在旅途中行走了漫长的道路,但却没有一座山峰阻挡了他的前进之路。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跨门一句子,拟议隔天涯。 “跨门”指越过家门,“拟议”指计划、打算。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已经越过家门,但心中仍想着遥远的家乡,仿佛隔着千山万水一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注释】偈颂:佛教徒念诵经文时所作的唱词,每句的字数有一定的规定。一百零一首:指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题李凝幽居》。万叠峰峦秀:万叠的山峰,峰峦秀丽。清虚杳霭间:山势高峻而云雾缭绕。跨门一句子:跨越门户,是比喻诗中所说的“拟议”。隔重关:形容“拟议”的深奥。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写景富有画意,意境深远,含蓄蕴藉。首二句描写了一座巍峨壮丽、云雾弥漫的高峰。次二句用“跨门一句子”来形容拟议的过程
注释:不知道山顶有多高,回头看时白云已经低了下来。我随意地走下山来到达了毗卢顶,却发现自己已经把南天拽转到了西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行走时的情景,他站在山顶上回望,看到了云层已经很低了。然后他又随意地走了下来,走到了山的底部。最后他发现,他已经把南天的方位移动到了西边。整首诗通过描述作者在山上行走的过程,展现了他的所见所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