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方
【注释】 善财:梵语,意为“妙法”,指佛法。拈起一枝草:比喻佛祖拈花示众。持来度与文殊老:意思是将这朵莲花送给文殊师利菩萨。度与:赠送。老:尊称。杀活虽然在手中:指佛祖的神通广大。遍界不藏光杲杲:意思是佛祖的智慧光芒普照世间。光:光明,明亮。 【赏析】 《颂古三十八首》,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这首诗以佛教故事为题材,通过颂扬佛祖,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这首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之手。他写诗讲究“语不惊人死不休”,所以每一首诗都充满了力量和情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深深的震撼。 第一句“卷起堂堂露眼睛,拈来觌面更相呈”,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的眼中仿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当他将这双眼睛展开时,仿佛能看见整个世界。第二句“鼻头脱尽谁能觑,把手归来相并行”则描绘了一幅更为动人的画面:当诗人将手伸出,与对方并肩前行时
诗句:灵山用处许谁知,迦叶偷颜笑展眉。 译文:灵山的用处谁能了解,迦叶偷偷笑了又展眉。 赏析: 1. 诗中描绘了迦叶在灵山修行时的情景。迦叶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灵山上修行,展现了他的智慧和慈悲。 2. 迦叶偷颜笑展眉,这句表达了迦叶在灵山修行时的轻松愉快和内心的满足。他不仅修得佛法的高深境界,还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3. “许谁”表示对灵山修行者的高度赞赏
释义: 不是风幡也不是心意,我从来都是为了寻找知音。 抬头望去万里高空之外,只见白云流水深又深。 注释: 1. 颂古三十八首 其五: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颂古》组诗中的第五首,共三十八首,这里只给出其中的一首。 2. 不是风幡也不是心意:意指不是随风飘扬的旗帜,也不是心中的想法。 3. 从来只为少知音:意指我从来都是为了寻找知音而努力。 4. 举头万里长空外:意指抬头望去,看到万里之外的长空。
注释:南泉提起水时,为众人所观赏,然而这些泉水并非真正从源头流出。赵州和尚将这水送给了赵州,赵州将其视为宝贝,然而当面对这水时,他并没有被打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禅宗公案的故事。南泉是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南宗”的代表,他在众中提起一碗水给大家看,大家都看到了碗中有水,却没有人能够喝到水。而赵州和尚看到这碗水后,只是轻轻一提,这碗水便消失了。这个故事寓意着禅悟的奥妙
释义: 闭门不出门,敲着门询问谁家?遂公说下话就明白了回家的道理。 以前的生活都抛下,争不过世人的不理解
以下是对该诗句的逐句翻译,并添加了必要的注释以及最后的赏析: 1. 沔水江头叫一声:“沔水”,指的是长江支流汉水的上游,“江头”指的是江边的高地。在这里,诗人听到的是家乡的声音,这让他感到惊喜和激动。 2. 此时方得契平生:“契”,即契合,这里指心灵的相通或共鸣。诗人在听到家乡声音的那一刻,感受到了与家乡深深的联系,这体现了他多年未见后的强烈情感和内心的满足。 3. 多年不识重相见
【注释】:颂古三十八首 其六 布毛一吹,当下知归。 冷光遍地,独露针锥。 【赏析】:此诗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揭露。“布毛一吹,当下知归”一句,比喻当时社会上的权贵人物,只要用权势和金钱一收买,马上就会投靠他们,俯首帖耳,唯命是从。而像自己这样有骨气、有节操的人,却像被冰刀割伤的露水一样,很快就会消失殆尽;即使侥幸没有被消灭,也如同针尖上的露水,无法立足。全诗以讽刺的口吻
注释: 日面:太阳的表面 月面:月亮的表面 头头出现:每个表面都会出现 捏聚放开:用手将它们捏紧再松开 成团成片:形成团块或片状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太阳和月亮表面的不同特性。在太阳的表面,我们可以看到阳光的反射,而在月亮的表面,我们可以看到月光的投射。这些特征使得太阳和月亮的表面看起来非常不同。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美丽和多样性的欣赏
注释:挂拂(拂,通“拂”,用手掌拍击)亲遭喝(亲,指自己;喝,呵斥),舌头立即被震落。把起(提起),便要呈上,为了君上重新整理。要知三日聋(三天耳聋),大地如灰尘一样渺小。 赏析:此诗是一首讽喻诗,以比喻的手法讽刺了当时权贵们骄奢淫逸、荒淫无耻的生活状态。诗人借咏物言志,表达了对权贵们的不满和愤慨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