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子淳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 第一句:“从来父子不相离” 注释:自古以来,父与子之间就很少分离。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家庭成员之间紧密相连的传统观念,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 - 第二句:“石女何劳更问伊” 注释:即使女子没有生育能力,也无需询问原因。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种性别偏见,认为生儿育女是女性的责任,而男性则可以不必参与。 - 第三句:“昨夜寒岩无影木,白云深处露横枝”
【注释】 颂古一○一首 其十六:颂,即赞颂。偈,是佛教中颂佛、赞佛之辞或歌赞之意。偈诗,即用诗歌的形式来赞颂佛、祖或高僧的功德。偈一,指佛教中的一首颂佛或赞佛的偈文。十六,即第十六首。镬汤炉炭,即地狱中受刑之人所吃的酷刑食物。三途,佛教认为人死后有天、阿修罗、地狱三个去向,故称三途。苦酸,即痛苦和辛辣,这里指受苦受罪。 须信新丰亲切语:必须相信新丰(今陕西西安附近)的僧人说的话。新丰,地名
【注释】 1、颂古:唐代诗人李峤的一首五言古诗。 2、其十:这首诗的第十句。 3、落今时:指被贬谪到边地的时间。 4、胡笳:即胡乐,一种外来乐种,也指胡人吹奏的乐器。 5、宫商:古代指音律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调式。 6、玉笛横时劫外吹:在战乱时期,有人能够吹起玉笛,使乐曲飘然而出,宛如从天而降,使人忘却战乱。 【赏析】 《颂古》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一个场景
【注释】 白云槛外:指天门山。 颂古一○一首: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天门山》的第十二首诗。 其十二: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赏天门山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密密金刀剪不开:形容天门山高耸入云,气势磅礴,难以用语言形容。 幽洞不拘金锁意:意思是说天门山虽然被云雾环绕,但仍然自由自在地存在着。 纵横无系去还来:意味着天门山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是如此自然和自由。 赏析:
注释: 古路,古道,泛指旧时的道路。翛然倚太虚,独立而倚靠着太虚(即宇宙)。行玄犹是涉崎岖,行走于玄妙之路,仍然要经历坎坷不平的路途。不登鸟道,不通过飞鸟所走的山路,意指不从捷径或险途。虽为妙,虽然这是一条妙不可言的道。点捡将来,指对将要到达的地方进行仔细检查和挑选。已触途,指已经陷入了困境或陷阱。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人生道路的感慨。诗人在诗中通过描述自己行走在古老道路上的经历
``` 卓尔难将正眼窥, 回超今古类难齐。 苔封古殿无人侍, 月锁苍梧凤不栖。 译文: 高峻的山峰难以用正眼看它,它的伟岸与古人相比也难分伯仲。苔藓覆盖着古老的殿堂无人守护,月亮照耀下的梧桐树中凤凰不再栖息。 注释: 1. 卓尔:指极高的地位或才能。此处形容山峰之高峻。 2. 难将正眼窥:用正直的眼睛去观察,意味着难以直视或难以理解。 3. 回超:超越,胜过。 4. 今古
【注释】 家山:家乡。归到莫因循:回到家中不要因为安逸而不思进取。寅昏:指早晨和黄昏,这里泛指早晚。二亲:父母。机尽功忘:用尽了力量却忘了本分。恩义断:恩情、道义断绝。阐提:佛教语,梵文音译为“禅”,意为“无烦恼”,这里比喻不孝之人。 【赏析】 此诗是作者劝诫家人的诗作。全诗以直白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希望家人不要因为家庭和睦就懈怠了对父母的责任,不要因为生活安逸而忘记对父母的孝顺
【注释】 颂古一○一首 其四:木人来问青霄路,石女年尊似不闻。 携手相将归故国,暮山岌岌锁重云。 木人:即指道士或仙人。 “来”通“来”,询问。 青霄路:指仙境之路。 石女:石头里生长的女子,这里泛指仙人、神仙。 年尊:年寿高。 相将:一同。 “暮山”三句:傍晚时分的群峰重重地环抱,像要关住天空中的云雾。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赠习练师》诗的第二首,写与习练师同返旧居的情景。
注释:玄微是道家的“至道”、“大道”,这里指玄妙深微的道理。 翛然:超然,洒脱。 渠闲万八千:渠,通“渠”。渠闲,即鱼游之水,万八千,形容其广。 月印澄江,鱼不见:《庄子·秋水》载:“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钓人何必更抛筌:筌,捕鱼用的木制或竹制的器具。比喻用某种方法或手段来达到目的。《孟子·离娄下》:“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弗敢食,为其前有鏻虎也;虽不肖之人
注释: 王鞭高举击金门,引出珊瑚价莫论。 回古轮王全意气,不彰宝印自然尊。 译文: 王的马鞭高高举起,敲击着金制的城门,但那珊瑚的价值又如何能与它相比? 回到过去,那个拥有无尽意气和威严的轮王,他并不需要炫耀宝印就能得到人们的尊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古代王权象征的颂诗。首先,诗人通过"王鞭高举击金门"这一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古代皇家威仪和权力的象征。其次,"引出珊瑚价莫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