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子淳
诗句释义: - 当机一句玉珊珊:形容事物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美丽和精致。 - 内外玲珑溢目寒:形容事物的外观美丽,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 无漏国中曾不住:形容事物在无形之中散发出独特的韵味。 - 月华影里见应难:形容事物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神秘和独特。 译文: 这首诗通过对“玉珊珊”这个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内外兼修的美,不仅外形吸引人,而且内在也有着不凡的品质。通过“内外玲珑溢目寒”的描述
枯树云弃叶,凋梅雪作花。 击桐成木响,蘸雪吃冬瓜。 长天秋水,孤鹜落霞。 沉沉寒水如何渡,月夜金鸡报五更。 注释: - 枯树云弃叶(枯树如弃置的树叶一般,形容树木已经枯萎) - 凋梅雪作花(凋谢的梅花仿佛化作了雪花) - 击桐成木响(敲打桐木可以发出声音) - 蘸雪吃冬瓜(蘸着雪吃冬瓜) - 长天秋水(漫长的天空和秋天的水) - 孤鹜落霞(孤独的鸭子在落日中) - 沉沉寒水如何渡
【注释】 《颂古》是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相和曲》是汉鼓吹曲的一类。“颂古”即咏古,指歌颂前代圣贤或古代事物。 灵明:佛家称人的本性为“灵”,称宇宙万物为“明”。 大辩:指佛家所说的“般若之智”。“还若讷”:语出《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是何言也?”孔子认为,好说漂亮话、装得好看、对人恭敬讨好,都是虚伪的表现,是不可取的。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和尚的见闻
【注释】颂古:赞颂古代的事物,指咏梅。未发:尚未开放。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写在百花尚未盛开,寒梅就先于百花开放了。作者通过写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性,赞美了古人高洁坚贞的精神风貌。 “群芳未放梅花早”,首句开门见山地写出了梅花的特点。接着第二句进一步说明梅花的特性。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下面三句都是围绕这两个特点来写的。“万木凋零柏转奇”,这句的意思是其他树木都凋零了,只有柏树特别奇怪
注释:拾得疏慵,意为拾得和尚不勤快,觉晓,意指天刚亮。寒山懒惰,意指寒山寺的和尚不勤快,不知归,意指他们没有回家。声前一句圆音美,意为声音中有一种美妙的圆形音符。物外三山片月辉,意为在外界的景色中,只有三座山和一片月亮发出光芒。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生活态度。诗中所描绘的拾得和尚、寒山寺的和尚以及周围的山水环境,都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感觉
释义: 回到家中难道只坐在碧云床上,出门时不行走在青草地。 南北东西原本都自由,他哪里会向背逃避。 注释: 1. 归家岂坐碧云床:回到家中难道只坐在碧云床上? 2. 出户不行青草地:出门时不行走在青草地。 3. 南北东西本自由:南北东西原本都自由。 4. 渠无向背那回避:他哪里会向背逃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归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首句写回家后的生活状态
【注释】 颂古:指唐代杜甫《秋兴八首》中的第一首。 岩脱:山崖。 云千顷:形容山高,云雾缭绕如千顷一般。 户内殊无半夜灯:意思是家中没有灯火通明。 危峦:高耸而险峻的山岭。 暮天:傍晚的天空。 斜照:夕阳的照射。 碧层层:形容晚霞的色彩斑斓,层叠有致。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他一生坎坷,漂泊江湖,历尽艰辛,晚年更是流落西南一带,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因此诗中多流露出一种凄凉、悲怆之感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月亮的香气弥漫,嫦娥的眼睛直上绣鸳鸯的情景。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月亮的香气弥漫,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嫦娥的眼睛直上绣鸳鸯的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嫦娥的神秘与美丽。这首诗以月亮为线索,通过描绘其香气、眼睛等细节,生动地表现了月夜的美丽与神秘
蚌含明月珠生腹,龙拥深云雨洒空。 莫向平田翻巨浪,直须点点尽朝东。 注释:蚌壳中藏着的明月般的珍珠就孕育在它的腹部,蛟龙盘绕着深深的云雾,雨水纷纷洒落在空中。不要在平坦的田野上掀起巨大的波浪,应该把波浪一点点地引向东边。 赏析: 此诗描绘了大海和江河波涛的壮观景象,以及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全诗意蕴丰富,想象奇特,富有浪漫色彩
【注释】 威音:指帝王的威仪声色,此指皇帝。那畔:哪里。行:去,往。撒手:放下手,放弃。还家:回家。懒问程:不想打听行程情况。寝殿:帝王住室,即内宫。人空寂寂:人已不在。月虚明:月光皎洁明亮。 【赏析】 这首诗描写一位皇帝在旅途中,因为不能去到他想去的地方,于是决定放弃,回到家里不去管其他事情,只关心他的寝殿和月亮。诗中充满了无奈和失落,同时也有一种深深的忧郁和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