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子淳
【注释】太平:国家安定。乡国:家乡。赊(shē):远。归兴:归家的心情,指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思。悠悠:深远广大。莫涯:没有尽头。撒手:放手。琉璃:玻璃质的贵重材料。蟾(chán)华:传说中一种宝名。这里借指佛殿。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写诗人归途中的所见所感。全篇以抒情为主,描写了诗人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中间以“也”字过渡,使前后紧密联系。 开头四句写诗人归途中的所见
注释:这诗的意思是,我所有的知识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一生空把口胡开。要想穷尽这片虚明之地,七佛前前总不能得到。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以自己为例,指出人们只是一味地模仿别人,没有自己的创新和见解,最终只会陷入困境。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的渴望,希望人们能够勇于面对困难,不断追求进步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诗句解读: - “淘金岂假披沙得”,意思是在淘金的过程中,不借助于沙子是无法得到金子的。这里强调了实际操作中,直接接触黄金的艰辛和必要性。 - “不触波澜犹费力”,表达了如果不经历波涛汹涌的困难,那么获取金子的过程将会非常费力。 - “露柱三更忽放光”,描绘了在深夜时分,一根柱子上的露珠突然闪烁着金光的场景,象征着在艰难困苦之后终于获得成功的喜悦。 -
注释:父子相逢,他们相见时眼中都流露出喜悦,仿佛在丛生的灵苗中安然行走。如果他们的儿子能像金毛子一样孝顺,那么他必定能够为家庭做出很大的贡献,就像盐梅触动了大羹一样。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父子团聚的场景。诗中的“父子相逢眼倍明”描绘了父子重逢时的欢乐场面,他们的眼中都充满了喜悦和期待。而“灵苗丛里坦然行”则形象地描述了他们在这丛密的灵苗中自由自在地行走的情景,没有拘束,没有压力。接着
【注释】: ①颂古一○一首其三十四:颂古一○一首,指唐人张祜的《咏怀诗》,共一○首。此是其中第三十四首。 ②灵明:佛家用语,指佛性。妙圆:佛教称佛性为“妙”,谓其无上、圆满。 ③个中:指心性。非正:不偏于正。 ④宝峰瑞草:佛家语,宝峰指莲花宝座,象征佛之净土;瑞草指灵芝,象征佛之功德。无根蒂:没有依托。 ⑤春功:春天所施功业,这里指人的修行。色自鲜:自然美好。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
【注释】: 海底:指深水中。龙吟:龙吟,形容声音如龙在云中吼叫。润:滋润。林中:森林里。虎啸:虎的啸声。谷风清:山谷中风吹得十分清爽。家贫少送迎:家中贫穷,很少招待客人。 【译文】: 深海里的龙发出的声音仿佛是云和雨在滋润着大地,树林中的老虎啸声使得山谷中的风变得十分清新。不要说满路都长满了荆棘,何况是家中贫困,没有多余的礼物去招待客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画卷
释义: 妙峰山的山顶,独自矗立,显得肥腻丰满,天生就生长着灵性的草本植物,不与大地接触。翠绿的叶片在没有风时也会自己摇动,那清新的香气并不随着春天的到来变得媚俗。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植物特性的诗篇。诗人通过对妙峰山山顶的独特景象和植物特性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首先,诗人以“妙峰孤顶”作为开篇,形容山峰之高远,独一无二,给人以雄伟、壮美之感。接着
注释:前后三三,指的是前后三重天。宗,指道、理。迥迢千圣,指的是众多的圣人。金刚脑后全轩露,指的是佛祖的头光,如同金刚脑后一般,全部都是金光。叠叠青山锁翠空,指的是层层的山峦都被翠绿的颜色所笼罩。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佛教中的“三身法”以及“三重天”、“五智观”等概念,赞美了佛教教义的博大精深和神秘莫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注释:曹溪是禅宗的源头,源远流长。意识只是徒有其表,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虽然曾经陷入过困境,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沉沦。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他认为禅宗并非只是一种宗教或哲学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禅宗强调内心的觉悟和自我超越,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因此,即使面临困境和挫折,也应该保持乐观和坚韧,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
【注释】 月筛松影高低树:指月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斑驳地映在地面上。 赫赫炎空非卓午:烈日当空不是正午。 团团秋夜不知圆:圆圆的月亮在秋天的夜晚也显得不完整。 【赏析】 《颂古一○一首 其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篇描绘了一幅月夜景色图,通过对月光照射下树影、池心和天体的动态描写,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