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子淳
烧香人静杳无声,苔满丹墀皓月明。 译文:在宁静的夜晚,没有人烧香,只有月光洒满了台阶。 注释:烧香:一种宗教仪式或祭祀活动。杳无声:没有声音。苔满丹墀:台阶上满是苔藓。皓月明:明亮的月光。丹墀:古代宫殿台阶前的石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诗人以烧香为线索,通过描写无人烧香、月光洒满台阶等细节,表达了夜晚的寂静和美丽。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释】 宝月:月亮。流辉:指月光流泻。水无蘸月之意,即水没有沾染月光的意思。月无分照之心,即月没有分别照射万物的心思。两忘:忘记双方的存在。断:断绝,指彻底断绝。 【赏析】 《偈五首》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组诗作品。该组诗共有五首,其中第四首为:“宝月流辉,澄潭布影。水无蘸月之意,月无分照之心。水月两忘,方可称断。”此诗以水月两忘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佛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领悟。
日照孤峰翠,月临溪水寒。 祖师玄妙诀,莫向寸心安。 注释: 1. 诗句翻译: - “日照孤峰翠”:阳光照射在孤独的山峰之上,山色呈现出翠绿色。 - “月临溪水寒”:明亮的月光映照在清澈的溪水上,水面显得寒冷而幽静。 2. 译文对照: - 阳光照耀着孤独的山峰,其颜色如同绿色的翡翠。 - 明亮的月光洒落在清澈的溪流上,使水面显得冰冷而清冷。 3. 赏析: -
注释: 妙相圆明不可亲,奴儿婢子自殷勤。 妙相即佛的真身,是不可思议的。奴儿婢子指侍奉佛陀的信徒。 指天指地称尊大,也是传言送语人。信徒们对佛顶礼膜拜,虔诚恭敬,但佛却高高在上,无法接近。信徒们也通过传教的方式,将佛法传播给世人。 赏析: 这首诗以颂扬佛陀为主题,通过对佛陀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威严、神秘而又亲切的一面。佛陀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神圣存在,他的存在超越了世俗的界限,无法被凡人所亲近。然而
颂古一○一首 其六 【注释】垂手还他作者机:比喻说话时,不露声色。布鎗旗:比喻文词中用典故或成语来掩饰自己的观点。重询:再次询问。拟进归方丈:即拟议回京做官。方丈:和尚住的地方,这里指京城。一句分明更不疑:意思是说对方的话非常清楚明白,没有任何疑问。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对话中与朋友交流时所写,诗的大意是:我说话从不露声色,就像布下枪旗一样隐蔽;你向我请教如何进朝为官,我却直言不讳地告诉你
【注释】 白云:这里指隐居之地。路难通:比喻隐居的地方难以进入。拟问踪由已涉功:意思是说,我打算去探询隐者,但不知他的住处在哪里。挂角羚羊:指羚羊挂在树上。无影迹:没有留下痕迹。从容:形容悠然自得的样子。正偏中:即正中、偏中。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想见隐居在白云深处的隐者,却不知隐者的住处,只好挂角羚羊去问隐者,而羚羊却无影迹,只能从容地落下来,落在正中或偏中的地方。 这首诗是一首访道诗
【注释】颂古一○一首 其八:饥渴之时,嫩草遥山。口渴时,饮寒泉曲涧。放荡不羁,荒废农事,空有田地。暮色降临,为何还要牧歌催人。 赏析:这首诗是写一位失意的诗人,在饥饿和寒冷之中,看到远处山上的嫩草,听到山涧中潺潺的流水声,感到十分惬意。然而,他并没有像别人那样去耕作,而是整天无所事事。他看着天边的夕阳,心中不禁感慨万分,为什么还有人来催赶他的歌声
释义: 大丈夫威武雄壮,一生却无智谋,如同愚人。 自古以来,佛祖也难以企及,地狱和天堂也无法约束。 注释: 颂古一○一首 其二:此诗为唐代诗人李贺的诗作。“相好”意为“朋友”,此处指友人;“巍巍”形容高大、威猛;“无智”即没有智慧,表示愚钝;“恰如”相当于“就像”;“佛祖”是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佛教的最高神祇;“犹难”意为很难达到;“地狱”是佛教语,指六道轮回中的最低一级;“天堂”也是佛教语
这首诗的标题是“偈二十二首 其十五”,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这首诗共28个字,分为四句。以下是逐句解读: 金佛不度炉(金佛):指佛像,尤其是金质的佛像。金佛是指用金子制成的佛像,象征着佛教中的圣物和崇高地位。 不度:无法渡过。这里用来表示金佛无法被人们所接受或理解。 炉:通常指的是火炉,这里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场所或容器,用来比喻金佛的局限性。 妙相圆明会也无(妙相圆明会也无):妙相
``` 我宗有语句,金刀剪不开。 深深玄妙旨,玉女夜怀胎。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禅宗的神秘与深邃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我宗”的独特语言风格进行了描绘,表达了对禅宗独特思维方式的理解和尊重。诗中的“金刀剪不开”象征着禅宗思想的深刻性和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述的特性;而“玉女夜怀胎”则寓意着禅理的孕育与传承,如同女性怀孕一般,需要时间和耐心去领悟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