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子淳
残冬凛冽寒,滴水便成团。 翻忆少林祖,齐腰立雪难。 或谓将心与汝安,觅心不见一毫端。 廓然记得来时路,顿觉壶中景象宽。 琉璃光里一般般,午夜依依月正圆。 最先三子得皮肉,末后一人得髓还。 译文: 在残冬的凛冽寒风中,每滴水珠都凝聚成了小团。回想起那年少林寺的日子,师父们以齐腰深的大雪而立,令人肃然起敬。有人说,把心交给你,但找不回一丝一毫的痕迹。当我回忆起来时的路途时
偈二十二首 其二十二出家儿,无休暇,终日忙忙空搆架。 临行一著太区区,眼见耳闻争不怕。 百骸狼藉撒奚了,普请般柴用烧化。 注释:出家人(和尚)没有休息的时间,整天忙忙碌碌的建造寺庙。临走时(离开寺庙的时候)还牵挂着一些事情,虽然眼见耳朵听见(听到),但一点也不害怕。全身的骨骼都散乱了,只好用烧柴的方式处理掉。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出家人生活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
【注解】 任善友:指唐代高僧慧能,号为“慧能大师”。善友,是他的弟子。颂:即诗篇。 差别道难通:意谓佛教中的不同宗派,其教义各不相同,彼此难以沟通。 应须识自宗:应该认识并了解自己的宗派。 无根枯树子:比喻自己没有根基的学说。 月夜影重重:比喻自己的学说像月亮的影子一样,重重叠叠,难以辨认。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与慧能大师的交谈中所作的颂词。首句点明题旨,说明要颂扬的是慧能大师本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偈五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乾坤之内,宇宙之间。 - “乾坤”指的是宇宙、天地,这是对宇宙或世界的描述。“之内”表示在这个世界或宇宙之中。 - “宇宙之间”意味着在世界或者宇宙的范围之中。 2. 要有一宝,秘在形山。 - “一宝”指的是某种珍贵的东西,可能是宝石、黄金或其他有价值的物品。 - “秘在形山”表示这个东西隐藏在一座山峰之中
【注释】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日午:正午时分。三更:古代用一夜分为五更,三更即半夜。暖意:温暖的气息。往来:往来的人。 【赏析】 诗写冬夜的景色和感受。诗人在冬夜中感到寒冷,但并不觉得冷彻骨髓,而是觉得寒意尚浅。这从“犹亏半”可以见出。而“寂寂三更尚未圆”一句,则说明虽然天气严寒,但月亮却已经圆满了。这两句一反常情,以反衬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冬夜的感受。 自己虽不感觉寒冷,但看到别人却冻得瑟瑟发抖
注释: 1. 头角峥嵘未兆前,乱云深处任安眠。 - 注释:形容牛头角(即牛角)峥嵘,尚未显露锋芒。在混乱的云层中,我找到了一片宁静之地,可以安心休息。 2. 不随芳草遥山去,何用芒童更着鞭。 - 注释:我不跟随那些被风吹散的芳香草地和远处的山峰。为什么要依赖一个年轻的牧童来赶牛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牧牛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他不拘泥于世俗的纷扰,而是选择在大自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和自由
【译文】 大洪拂子,没有名字,也没有名字,是七元前前本混成。 没有形状,也没有形状,深邃而不在低处也不在高处。 如果论说阴阳未兆时,卷舒都在光明中隐藏。 【注释】 偈:佛教语,指佛经、颂诗等。 拂子:即“佛珠”。 非有名:即“无有名”。 非无名:即“无无名”。 七费:梵文“samādhi”意译为“禅那”,即禅定。 混成:佛教用语,指原始的、最初的真实存在状态。 相:这里指具体的形状。 渊:深
【注释】 偈:梵语“偈伽”的省称,是佛教中颂佛或颂经的文字。 二十:诗篇序数。 同半月:比喻月牙儿。 近看:指仔细端详。 如钩:像弯钩一样。 若是:假如是。 知音者:知道欣赏、理解这首诗的人。 暗点头:暗中点头表示赞同或认可。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的诗作。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绘月光的变幻多姿。首句写远观,月亮像半个月;次句写近观,又像一弯新月;第三句写月光皎洁,照人如银,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注释:在春天一九逢,梅花破雪开。如果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千里之外也不觉得虚此行。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春天来临,万物苏醒的景象,尤其是梅花在冰雪中绽放的情景,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作者通过这种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即在生活中寻找美好的事物,即使身处千里之外,也不会感到空虚和遗憾
【注释】 偈(jié):佛教中一种说唱文学,类似中国的韵文。偈语是佛教徒念经时所吟诵的一种短诗。泥牛:指运载泥土的牛。沉:陷入、陷没。巨浸:大水或深池。火中寒:比喻危险或困难。 【赏析】 即《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的一段。大意为:大地被大雪覆盖,临行前一句话难出口;运土的牛沉没在深池里,骏马在烈火中受寒。作者以“临行一句难”比喻在困境中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