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子淳
【注释】偈:梵语,意为佛教中的诗。 湛然无变异,湛然:指禅定的心境。湛然不动,无丝毫变化。 虚彻有灵通:虚彻:空灵透彻;灵通:佛家所说的神通。指心性清净,悟性高超,能够通达一切法性。 妙尽功忘处,妙尽:禅宗认为的“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邪,出世与入世,来去之不同”。 功忘处:功:修行的功夫或成就。忘:忘记。处:地方。 咸归寂照中:咸:都。寂:寂静、清静。照:明。 中:内心。 赏析
这首诗名为《偈二十二首 其八》,作者是释妙伦。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与赏析: 1. 诗句翻译: - “佛祖从来不奈伊”:佛祖(佛教的创始人)从来也不对某人或某事表示不满或愤怒。 - “满头明月去还归”:就像月亮从天空中落下后又能返回原位一样,这里比喻事物循环往复,没有固定归宿。 - “虽然六户无亲识”:即使对于六户人家来说,他们之间也没有亲人和朋友的认识。 - “今古何曾更间违”
【注释】 偈二十二首,是佛教禅宗的一首偈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佛前修行的情景。 七佛:指过去、现在、未来七位佛。 旷路赊:宽阔的道路遥远。 碧琉璃界:指佛的净土——琉璃世界。 锁蟾华:用莲花来比喻佛陀的法身或清净心。 披衣:披上衣服,表示要出家修行。 更犹:犹且,仍然。 撒手:放手,表示要回家。 日未斜:太阳还未落山。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佛前修行的情景,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敬仰之情
【注释】 杓柄:指杓的把手,即勺子。笊篱:一种用来捞取东西的工具。权:秤锤,用来衡量物体轻重的工具。 非窼臼(wěi yǔ jiù):比喻人不斤斤计较得失或不斤斤计较利害关系。 二时斋粥:指早晚两次吃斋。精专:专心致志,精益求精。自利:利人。重他:重视他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说:勺柄和笊篱,都是用来捞取东西的,但是它们的用处却不一样。勺柄是用来拿勺子的,而笊篱是用来捞东西的,两者虽然用途不同
诗句释义 三德齐敷结净缘 - 三德:在中国文化中,“三德”通常指的是仁、义、礼。这里可能指代的是佛教的“三法印”,即空性、无我和涅槃。 - 齐敷:分布均匀,普遍的意思。 - 结净缘:结下清净的缘分或关系,指通过修行建立起来的纯洁和平静的心灵联系。 十方僧宝世良田 - 十方:佛教用语,指的是所有方向的空间,包括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等。 - 僧宝:僧是指出家人
【注释】 偈(jié)——佛语,佛教的韵文体诗。 偈二十二首 其十——是《临济宗旨》中的一部分。 大洪——即南岳衡山,因有五峰耸立如巨龙蟠踞而得名。 无影杖——据说为五代时高僧慧能所持之杖。据传此杖有神力,能使人失去踪影。 虎踞龙蟠——意指地势险要,形势雄伟。 有时横按坐虚堂——意为有时在空旷处坐着也能感到一种威压。 临济德山——指宋代的临济宗祖师黄龙慧南和德山和尚。 胆丧——指畏缩恐惧。
“轻泛兰舟入海涯,抛钩掷线莫迟疑”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渔父词五首其四》,此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对渔夫生活情趣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身豁达的生活态度。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他的父亲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才能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注释: 静极光通本妙圆,嘶风玉马过重关。 回程不落威音世,妙用全彰彰化外看。 静极:形容心境极为平静、宁静。 光通:指光明通达。 本妙圆:指佛性或本性的圆满无缺。 嘶风玉马:形容马匹嘶吼奔驰,这里比喻内心的烦恼和困扰被驱散。 重关:重重障碍。 回程:返回的旅程。 威音世:指世俗世界的纷扰和喧嚣。 妙用:佛教用语,指修行者应具备的智慧和能力。 全彰:完全显现。 彰化:指佛教中的重要经典和教义。
注释: - 三月:指春天。 - 安居已半过:指已经过了一半的三月。 - 虚明心地又如何:指内心空虚、光明磊落的心地又怎么样呢? - 有求宛然成机巧:指有了贪欲,就会变得狡猾。 - 无作方能不较多:指不做坏事,就不会过多的欲望。 - 炉里寒灰香旖旎:炉子里的灰烬发出香气。 - 岩前枯木叶婆娑:岩石前的枯树摇曳着叶子。 - 白头人在千峰上:指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千峰之上。 - 妙唱新丰一曲歌
【注释】偈:佛教中的韵文,是佛经的另一种体裁。偈二十二首:指释慧能为五祖弘忍弟子所传的《六祖坛经》中的22段偈语。其十四:指其中第14段偈语。少林:指少林寺。垂一语:留下一句话。流布:流传开来。诸方:各方。老婆心:指婆婆妈妈的心,多指妇人的心。分明:明白详细地说。 【赏析】此诗写六祖惠能对弟子们说:“不要被那些婆婆妈妈的话迷惑了。”意思是要弟子们不要被“小道”所迷惑,而要学习大乘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