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子淳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名诗名句赏析的能力。赏析时,要结合全诗的内容和意境来分析,要注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典故,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本诗首句“落叶纷纷万卉凋”,写秋天的景色,以落叶纷纷为线索,点出季节特点;二句“云衣轻卷下岧峣”,写云彩轻轻卷起,高入云霄,描绘了秋日天空中云的动态之美;三句“他年花萼𨔝荣日,灵树无根暗长苗”,写未来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注释: - 未到毗耶城,不识维摩病:毗耶城是佛教圣地,维摩诘是古代著名的菩萨形象,他住在毗耶城。这首诗是说作者还没有到达毗耶城,就已经知道那里有维摩诘的病了。 - 有客兮良医,妙术通神圣:这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作者的朋友或同伴是位医生;另一层意思是说这位医生的医术很高明,能够通晓神圣的道理。 - 金针针起髑髅吟,此曲千年谁与并:这里的“金针”指的是针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医疗手段
注释: 五位,指五位仙人。其四,指第四位仙人。 偏中至,意为偏巧地到达了。收丝却返芦花里,意为收起丝线返回芦苇丛中。 高攲龟枕恣情眠,意为高高仰卧像龟壳一样的枕头任意地睡觉。长江信任波涛起,意为长江信任着波浪的兴起。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五位仙人在江边钓鱼的诗。首句“五位”指的是五位仙人。第二句“其四”则是指第四位仙人。第三句“偏中至”表示偏巧地到达了
注释:渔父从来性格宽和,满船钓得鱼并不感到高兴。收起丝线后,他抬头望向层层山峦,发现天空已破晓,残星点点。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渔父收网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淡然态度。渔父本应享受捕鱼的乐趣,但当他满船收获时,并未感到喜悦。这说明渔父看透了世间的名利,知道人生并非只有追求财富才是重要的。当渔民收拾好网具,抬头看到天际的残星时,他突然意识到已经过了深夜。这表明渔父已经度过了漫长的夜晚
五位 其三 正中来,一叶轻舟泛远滩。 锦鳞不触香钩饵,何得丝纶更犯膻。 注释:五停心者,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嗔众生慈悲观、三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加行位者,其位有四:一、暖位。二、顶位。三、忍位。四、世第一位。辨材须待七年期。王莽谦恭未篡时。一生真伪复谁知?不用钻龟与祝蓍。遣兴五首其三。 赏析:这首诗以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一个道理:若想对人、事得到全面的认识
五位:指五位诗人。 其五:指诗题“和王七侍御过玉真观南峰”中的第二首《同王七相寻玉真观南峰》。 中到:谓诗人在途中。更阑六宅:即“更漏传急”,意谓更深夜半,时已三更。六宅,指宫室。 泽国:大水淹没的国土,这里泛指灾区。路优游:形容行路轻松悠闲。樵人:采樵者。应难造:难以找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唐宣宗大中三年(849)秋天,与王驾(字不详)同去玉真观南峰游览后,有感于灾情而作
【注释】 “刹刹”形容西天佛土,这里指佛教圣地。“尘尘”形容世俗世界,与前句对应,表示出世与入世的对比。“为道侣”指成为佛门的伴侣(同修)。“鼻孔作知音”,意谓以鼻子来辨别香花,比喻闻香识人。牛头山在江西庐山南麓,相传为牛头菩萨居住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诗。庞婆,可能是一个僧人或修行者。这首诗描写了与这位修行者的离别情景。全诗语言质朴,意境高远,表现了作者对修行者的深深祝福和不舍之情
注释: 偏中至,大用无私:偏中,指偏于一方,有独到的见解。至,极致,最高的境界。大用,即大事业,大用处。无私,即没有私心和偏见。何拟议:什么议论。 当锋那肯落今时:现在,指当代人。那,哪,表示疑问。肯,愿意,肯于。落,落在。今时,指当代人。这两句说:偏中极致的人,有大用的无私之志,哪里会停留在现在的水平上? 他来自有超伦志:他自有超越一般人的志向。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的是一幅书法作品
注释: 五位:即五柳先生。 偏中正:偏居中正的官阶。 水云深锁渔家境:被重重水雾和云雾环绕着的渔人之家。 一派长法:指一条长长的溪流。 极目清:极目远眺,目光清亮。 日照筠竿:阳光照射在竹制的渔竿上。 那露影:那映在水面上的倒影。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画卷。 首句“偏中正,水云深锁渔家境”描绘了渔家的生活环境,渔家的生活充满了宁静与和谐
偏中正,嫫母临妆羞照镜。 三更玉户不挑灯,混融非露当年影。 译文: 那位刚刚得到官职的官员,穿着华贵的服饰,腰间佩戴着象征权力的金印。他的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然而,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他害怕自己的命运会像镜子中的自己一样,被外界所左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刚得到官职的新官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他的自信与担忧。他的形象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他对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