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可湘
【注释】 五:指五天,古代以干支纪日。这里用“腊月”来指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份(农历十二月),即腊月。无别语:指没有其他话语。须弥:梵语,意译为“山”。 槌:击打。 鼓:泛指打击乐器。 风:指风雨交加的气候。 圣人:这里指的是尧舜禹等上古圣明之君。作:兴起、出现。 睹:出现。 【赏析】 此篇是颂赞大禹治水有功而得到圣主的赏识和赞扬。诗中描绘了尧舜禹三圣相会的场景,歌颂了大禹治水的功德
注释:门外和门内,一时交给你。 若是有才华的人,何必再次举荐? 赏析: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在诗中,白氏表达了他对元稹的看法。他认为元稹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没有必要再为他的诗歌而举荐了。同时,他也表示愿意帮助他人,但前提是他们需要有足够的才华。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对人才的独特见解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注释】偈颂:佛教的一种文体。通常在佛教节日中诵读,用以宣说佛理,或作讲经之用。偈:诗篇。 薄福住常云:我生活很贫贱。薄福,指贫贱的福分,这里比喻自己命运不好。云,指生活。 生涯只任真:我的生活只遵循自然规律,不违背真理。生涯,人生。任,听从。 灯笼悬露柱:悬挂在露柱上的灯笼。露柱,指露水凝结在竹筒上而形成的柱状物。 北斗对南辰:北斗星和南北斗星相对。指天。 法法皆依位
偈颂一百零九首 其十四 初三十一,中九下七。 今朝总入书云笔,大书特书兼屡书,祖师两眼黑如漆。 注释:初三十一,即农历三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九日。中九下七,指农历九月二十七日或二十八日。今朝总入书云笔,意思是今天终于能够写上“书云笔”了,这是指作者终于有机会在书卷上书写自己的作品了。大书特书,意思是用最大的篇幅来书写;屡书,多次书写。祖师两眼黑如漆,意思是祖师的双眼犹如漆一般黑。 赏析
注释:每(每次)怜(爱怜,喜爱)纸撚(捻,揉)揾无油(指捻灯时,灯芯没有油)。将底光辉古荡湫(指灯火在古荡的水面上闪烁)。今日元宵时节至(今天元宵节到了),也还水上挂灯毬(还在水上放灯笼)。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偈颂。它表达了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前两句描述了元宵节时,人们喜欢用纸捻捻灯芯,因为那时的灯芯没有油。后两句则是描述元宵节当天的情景,人们在水上放灯笼,庆祝节日的到来
偈颂一百零九首 其十二 悉达出头来,卖弄丑举止。 云门打不杀,德山呵不起。 晓间园里听莺啼,昔日毗岚今宛尔。 注释: 1. 悉达出头来:形容悉达多(佛陀)从涅槃中苏醒,重新出现世间。 2. 卖弄丑举止:形容悉达多在世时以丑恶的举止和言行示人,但这只是他的表面现象。 3. 云门打不杀:指云门寺的僧人们无法制服或杀死悉达多。 4. 德山呵不起:形容德山上的僧人也无法制止或驱散悉达多的现身。 5.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诗的标题、注释和写作背景以及整首诗的内容来理解。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陆游,是陆游晚年时所作的一首七绝。 “触目未尝无,临机道什么”,这是说,看到眼前的景象没有一样不是美好的;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却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这两句话一前一后,形成强烈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现实时的困惑与无奈。 “钱是足陌,物是定价”
【注释】: 1、偈颂:佛教禅宗语,指以韵文形式记录佛理的诗。 2、偈(jie):佛教用语,是梵语“偈陀”的音译,意为“颂”。 3、黄檗:即黄檗禅师,是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黄龙派的创始人。 4、临济:指临济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之一。 5、克宾:克宾寺,位于江西吉安永丰县。 6、兴化:兴化禅院,位于江西兴国。 7、虾为子屈:比喻人因为受屈辱而变得卑躬屈膝。 8、盖代:超过时代。 9、一火铸成金弹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所作的一首偈颂。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相应的译文和注释。 首句“净裸裸”,意思是形容景色非常清纯、自然、不加人工修饰。第二句“赤洒洒”,也是形容景色非常热烈、明亮。第三句“婷娉柳底花间”,描绘的是春天柳树和花间的美景。第四句“依约风前月下”,描述的是风吹在柳树和花朵之间,月光照耀下的美景。第五句“僧繇妙笔难描画”,这是对画家僧繇(张僧繇)绘画技艺的赞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能力。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背诵默写,难度较大。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本题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壑、霜、历历、朝。 【答案】 幽壑鼓寒涛,霜林木叶飘。 历历在今朝。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