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可湘
【注释】 启:问。咨:请教。和尚:僧人。事:指佛经、禅理。鹞子:指鹰鹞一类猛禽。新罗:古国名,在今朝鲜半岛东部。 【赏析】 此诗是诗人向僧人请教禅理的诗作。全诗以问答的形式,通过一问一答,表达出诗人求教的迫切心情和对禅宗思想的探求,以及诗人内心的矛盾。 首句“启咨和尚意如何”,诗人以“启”字开头,表现出他虔诚的态度,而“咨”则是请教的意思。这里,诗人首先询问和尚对佛理的看法如何
注释: 寄神光末宗和尚:向神光末宗和尚寄诗,表达敬仰之情。 万丈神光涤世昏,莫知谁信有乾坤:形容神光末宗和尚的法力高强,能够驱除世间的愚昧和混沌,让人们认识到宇宙的奥秘。 三山眼底多尊宿,那个来敲老观门:指在三山之下(即峨眉山)有许多修行多年的高僧,他们经常来此讲经说法,而我作为一位初学者,只能远远地观看他们的风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神光末宗和尚的一首赞美诗
【注释】 三年:指作者与乌石长老分别三年。鱼雁杳:书信往来断绝了,无法传递音信。闽浙:福建和浙江。分意不分:虽然两地相隔,但是心意相通。几度:多次。临风揩老眼:面对秋风拂面,揩拭着眼睛,表示思念之情。冷看:冷眼看,表示对故乡山水的怀念。乌石岭头云:指乌石山之巅的云雾。 【赏析】 此诗是诗人写给乌石长老的,抒发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首句写诗人因战乱而与故乡亲人分离,音讯断绝
渔浦接待 吴山那畔越山前,有饭充饥有榻眠。 到此纵能休歇去,帝乡犹隔一潮船。 注释与赏析: 1. 吴山那畔越山前,有饭充饥有榻眠。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渔浦(渔村)在吴山的南面,越山的前面。这里有饭吃,有地方睡觉,可以让人暂时忘却烦恼。"有饭充饥"和"有榻眠"分别表达了食物和睡眠这两个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 2. 到此纵能休歇去,帝乡犹隔一潮船。 尽管这里可以休息
注释: 1. 落脚出娘胎:出生。 2. 一印何曾打失来:指心印从未消失,始终存在。 3. 满目春山春水绿: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4. 重重绵缝为谁开:形容春天的气息无处不在。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自从落脚出娘胎,一印何曾打失来。”这句诗描绘了生命的起源,从娘胎中诞生
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空谷回声的景象,通过樵夫的呼声和青山的永恒,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1. 空谷: 空谷是指山间的空地或山谷。在这里,它可能象征着一个没有干扰、宁静的环境。 2. 者畔: 这是“那边”的意思,表示声音来自某个方向。 3. 才呼那畔应: 当有人呼唤时,那边的人回应。这里的“回应”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响应,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4.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其内容如下: 枕肱轩(zhěn gōng xuān) 全身放倒恣憨痴,肘臂分明曲向谁。 更要梦中重说梦,我无木枕可来推。 注释: - 枕肱轩:形容一种无忧无虑、随心所欲的生活状态。 - 全身放倒:形容完全放松自己,不受拘束。 - 恣憨痴:指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状态。 - 肘臂分明:形容手臂的轮廓清晰可见,比喻做事有条理、有分寸。 - 更:更加 - 梦中梦:梦境中的梦
【解析】 “迦叶”是佛教中佛陀的弟子之一,意译为“光”,这里借指法衣。 【答案】 译文: 迦叶师兄把底衫(指僧人穿在身上的衣物)保管好,四周将出现云彩般的佛法。雪峰大师知道这是属于我的法衣,合掌低头把它捧了回来。 赏析: 此诗首句写送衣之事由来已久,迦叶师兄把底衫保存下来,并加以保护,四边将出现云彩般的佛法。次句写迦叶师兄把底衫收藏好了,而自己却要离去了,雪峰大师知道这是属于自己的法衣
独山 独山,即指独秀峰。在桂林市以北,有东西两座山峰对峙,形如骆驼,因名独秀峰。 雨洗风磨孤迥迥,树凋叶落峭巍巍。 雨洗风磨:风雨冲刷着山石树木,使之更加峻峭。 树凋叶落:树叶凋零落下。 孤迥迥、峭巍巍:形容独秀峰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惟兹一事无兼带,泽广如何掩得伊。 惟兹一事:只有这座山,没有其他事物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兼带:同时拥有。 伊:代词,这里指独秀峰。 赏析:
海南 大地山河滚浪花,丙丁童子眼眯𥊚。 回头打得重溟透,赤脚波斯进象牙。 注释: 海南:指南海,即今中国南海地区。 大地山河滚浪花:形容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如海浪般翻滚。 丙丁童子:指太阳与月亮的组合,丙指太阳,丁指月亮,童子则指月亮上的嫦娥。 眼眯𥊚:形容眼睛微闭,沉浸在某种状态中。 重溟:即重湖,指浩瀚无垠的大海。 赤脚波斯:波斯国,指古代的波斯帝国。 象牙:指大象,也比喻贵重的东西。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