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守净
这首诗的译文是: 慧不厌修,福不厌作。 福慧双收,如虎戴角。 作既无作,修亦无修。 青山绿水,短棹孤舟。 格外之谈,迥出常流。 注释解释: - 慧不厌修,福不厌作:指修行和悟道是永无止境的过程,不需要刻意追求。 - 福慧双收,如虎戴角:比喻通过修行和悟道得到的福报和智慧是相辅相成的,就像老虎头上的长角一样。 - 作既无作,修亦无修:意味着无论是修行还是做其他事情,都不应该有过度的执着和追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偈二十七首 其十三》。下面逐句翻译和解析: 第一句 "瞿昙鼓动三寸舌,四十九年无法说。" - 瞿昙:古代印度对释迦牟尼的尊称。 - 鼓动三寸舌:形容用言辞巧妙,能言善辩。 - 四十九年无法说:指长时间辩论而没有结果,无法说服对方。 第二句 "达磨不立一字脚,列派分枝无处著。" - 达摩:佛教禅宗大师,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著称。 - 一字脚
【注释】: 今朝十二:指今日。鼓声动地:形容鼓声大作,震动了大地。巴鼻:这里指打呵欠、伸懒腰。直饶:就是“即使”的意思。争似:不如。归堂:回到自己家。打睡:打哈欠,伸懒腰,睡觉。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人贪睡,被大鼓声震醒了,但一想天正下雨,就不想睡了。最后说,即使是天下雨,也比不上回家睡觉舒服。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喜欢睡觉的人,他贪恋床铺,不愿起床,甚至被大鼓声惊醒后,想到外面正在下雨
【赏析】 此偈写夏日山寺的气候和山僧的生活。首句“九夏炎炎火热”,以“热”字总起下文。“木人”即佛像,这里指山寺中的僧人。“汗流不辍”,说明夏天天气炎热,山中气温高,空气干燥,僧人出外劳作时容易出汗,即使休息也难消汗水。 二句写雨后天凉。“夜来一雨便凉”,“凉”与上句的“热”相对,表现了山中夜晚的凉爽。“莫道山僧不说”,意为:虽然外面天凉了,但山里还是闷热难耐,所以山僧们还在不停地劳作
【注释】: 偈二十七首 其十二: 不用立雪庭下,不用断臂师前。 须信当人分上,已与佛祖齐肩。 会得朝打八百,不会暮打三千。 【译文】: 不需要在寒冷的雪地里等待,也不需要在师傅面前受辱。 必须相信,我这个人天生就是高人一等,我已经和佛祖并肩了。 如果能够一天受到八百次打击而不受伤害,那么晚上受到三千次打击也不会有丝毫的痛苦。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修行、毅力和悟性的诗
释绍隆所作的《偈二十七首》其五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诗句: 牛头没,马头回,渠无国土。 - 译文: 牛头和马头相互交错,却都没有自己的领土。 - 注释: “牛头”指的是佛祖的化身,“马头”指的是菩萨的化身。这里的牛头和马头相互交织,象征着佛陀和菩萨的智慧与慈悲。而“渠无国土”则表示他们没有固定的领域或界限,即超越世俗的限制。 - 赏析:
诗句释义 1 一念得心:指通过一个瞬间的觉悟或顿悟,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解脱。 2. 顿超三界:超越三界(佛教中指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概念,表示从尘世烦恼中彻底解放。 3. 得无所得:字面意思是得到的不是物质的东西,而是心灵上的觉醒或解脱。 4. 贪瞋烂坏:贪婪和愤怒导致内心败坏,形象描述了因贪嗔而引起的心理与生理问题。 5. 野草闲花满地愁:形容世间万物都充满了悲哀和忧愁。 6.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调空首座 2. 山龟有壳藏头尾,七十二钻不奈何。 3. 恰似秀峰空首座,嘉招不肯出烟萝。 注释与赏析: 第1句:“调空首座” - 关键词: “调”, “空”、“首座” - 解析: “调”可能指的是调整、操纵或引导。“空首座”字面上理解可能意味着将一个位置或职位(首座)置于某种状态或环境中,使之得以调整或优化。这可能涉及到改变环境或条件,以使某物(可能是人
注释:大哥哥杜口毗耶,小哥哥掩室摩竭。恰好和我三人,大家证龟作鳖。 赏析:这是一首颂德诗,作者以“我”为第一人称来表现,歌颂了三兄弟的德行和功德。诗中赞美他们“毗耶”和“摩竭”,意即德行高尚和智慧过人。诗中的“证龟作鳖”是借用典故,意指他们三人共同修行,最终证得佛果。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颂古四首·其三 不知此土何为验,拈起新罗人草鞋。汉祖殿前樊哙怒,鸿门一踏为谁开? 注释: 放下屠刀处,棒打不回头。 云自帝乡去,水归江汉流。 译文: 不知道这个地方有什么可以验证的, 拿起了新罗国的人穿着草鞋。 在汉高祖的殿前,樊哙愤怒地责问张良, 在鸿门宴上,刘邦一脚将项羽踢开, 赏析: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释休的一首咏史诗。全诗通过描绘历史事件的背景和人物